如今府城的招收流民的告示,沣水镇的村民们都知晓了,有能力的有条件的,都去府城落户。
毕竟没人真的想当一辈子的流民,更何况也要为祖孙后辈着想,有了户籍,才能读书,才能科举,不然连这小小的沣水镇都走不出去。
而盛家,干活的依旧只有盛舟一人,盛海虽然也跟着出海,但出一次海,就要休息四五日,一个月也就能出海三到四次,盛家的伙食费,还是只靠盛海一人。
除了出海,只要有时间,他还要进山去打猎。
盛清欢其实可以减轻阿爹的负担,但她却不打算私下里偷偷补贴他,毕竟这盛家的重担是他要背在肩上的。
盛舟出船打鱼回来,走进院门,家里安静的出奇。
大房的侄子盛兴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喊了一声,“二叔,爷爷有事跟你说,在主屋等着你呢。”
说完,又一溜烟不见了。
盛舟点了点头,掀起门帘子,走进主屋。
盛家人都到齐了,除了二房。
盛老爷子坐在椅子上,抽着旱烟。
张氏盘着腿坐在床上,瞪着他。
大哥盛海和大嫂李氏挨着张氏坐着,盛清萱坐在李氏的旁边。盛兴旺站在一旁,盛兴景则坐在盛老爷子的旁边,低着头,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盛舟一走进来看到这样的架势,心中顿觉不妙……
这会,蒋氏带着盛清欢也来了,女儿看他的眼神,充满着担忧……
盛舟不知道这一天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他大概也能猜到,都是银子闹的。
“爹,二郎说你叫我,有什么事吗?”盛舟先开口问道。
盛老爷子将烟袋在鞋底上敲了敲,然后才出声道:“你大哥跟去府城的人打听了,府城最好的书院叫百川书院,想要送二郎去书院读书。”
盛舟轻笑,“这是好事啊。”
李氏微微蹙眉,瞥了盛舟一眼,觉得盛舟是故意装傻。
盛海在一旁连忙说道:“二弟说的不错,二郎去读书,这是咱家的大好事,只是这百川书院的束脩虽然不多,但食宿每月越要六百文,外加上笔墨纸砚等抛费,一个月至少要二两银子……”
盛舟看向盛海,咧嘴道:“二两银子!”
盛海点头,“二弟,你看,这个月家中咱家的银子,能不能先让二郎交了学院的束脩?”
盛舟立马就明白了,这一个月以来,家中倒是攒下一些,不过只有三百文,眼看这就要够他们一家落户的了,这会却要给二郎交束脩。
张氏见盛舟迟疑,立马出声道:“老二,二郎读书可是大事,耽误不得,错过春天的招生,只能等秋天了,这明年的二月的县试,怕是来不及准备,又要多准备一年了。”
盛舟不吭声,他口袋里是刚领回来的银钱,加在一起,正好够一家人落户的,他要是拿出去,等下次再攒够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二郎要交束脩读书找大哥才对。”盛舟低着头说道。
张氏气的直接将手边的茶碗朝着盛舟扔了过去,也幸好茶水早已凉透,只是碎茶沫子扔了盛舟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