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暮夏的暴雨
暮夏的暴雨总是急促而匆忙,而且总是降临在午后的黄昏。老家的拆迁补偿款已经打到了父亲的账户上,外加四套面积不小的安置住房。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兴奋地打电话告诉秦柳青这一好消息,并一再嘱咐让他把弟弟秦柳刚也叫回家,一起商量房子分配事宜。
临近中午的时候,秦柳青回到父母家。母亲早早准备好了他最爱吃的拌面。不一会儿,秦柳刚推门进来,光秃秃的头上寸草不生,铮明瓦亮,特别晃眼,他只比秦柳青小三岁。吃饭的时候,父亲把拆迁补偿款和拆迁安置房的情况向兄弟俩做了详细说明,并把拆迁安置房的分配方案摆在了面前。秦柳青仔细看了看父亲的分配方案,姐姐秦柳红的名字赫然在上。
“不是说好了没有我姐的份吗?怎么给她还分了一套房子。”秦柳青终于沉不住气,轻声问父亲。
“我和你妈商量了,我们老了还得靠你姐,你们兄弟俩靠不上。”母亲站在一旁气哼哼地插话。
“您和我爸的意思是我们兄弟俩不孝?”秦柳刚抬头笑着问母亲。母亲似乎有些不悦,她没有回答秦柳刚的问题,缓缓地坐在父亲身边。
“你姐经常给我们送包子、送馒头,有时还带着她孙子来看我们,比你俩孝顺。你们都是我们的子女,家产分割应该也有她一份。”父亲终于说出了心里话,他对两个儿子的话不屑一顾。
“如果我姐给你俩送馒头和包子就能作为判断是否孝顺的标准,以后我和我哥天天给你们送包子送馒头,天天回来看望你们,看看我俩到底孝不孝顺。”秦柳刚怨气冲天,他对父亲的话表现出强烈不满。
“你别说这话,人家都说儿子靠不住,女儿能靠上。以后我和你爸就靠你姐了。”母亲给父亲帮腔,俩人似乎早已达成共识。秦柳青轻轻地用脚踢了秦柳刚的脚跟,示意他注意一下说话的口气和态度。
“爸,妈,柳刚说的是气话,您二老别生气,这老家的房子是我爷爷留给我爸的,当时为什么没有分给我两个姑妈,这里面的原因想必很清楚,嫁出去的女子,泼出去的水,虽然有封建思想作祟,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你平时对我姐好,我俩都知道,我姐给您们送两个包子和馒头理所当然。老家拆迁安置房是我爷爷传下来的,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会有我姐的份。房产的处置权在您二老手里,我和柳刚只能听命,保留意见。”秦柳青笑着对父亲说,尽管父亲满脸的不高兴。
人老了,脾气会很大,也会莫名地发火。有时候会糊涂地办一些
事都在情理之中。秦柳青每个礼拜回家看父母,雷打不动。以前是给钱,后来发现父母节俭,舍不得花,便买些水果和点心带回来。对于这些,难道他们就一点儿都想不起来了吗?秦柳刚在节假日期间开车带父母去旅游散心,难道也都没落下好?秦柳青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父母态度的转变原因何在?八十岁高龄的他们真的就糊涂了吗?
“你姐让我和你爸写份遗嘱,担心我们万一哪一天突然走了,引起你们姐弟在家产上的纠纷。”母亲极其认真地对秦柳青说,像着了魔一样。
秦柳青侧脸看了一眼正在发呆的秦柳刚,看他没啥反应,就知道再多说无益,便装聋卖傻,低头沉默不语。
父亲可能感觉到了兄弟两个人的态度,便气哼哼地说:“同不同意你们说了不算,这是我和你妈的意见,就按这个办,找个时间把你柳昌哥叫来做个证人,到时我们如果不在世上了,就按照这个办,你兄弟俩也签个字。”
父亲说话一着急就容易口吃,但他的意思表达的十分清楚。
“既然都已经决定了,还找我和我哥回来商量啥呢?反正产权在你俩名下,你们看着办好了。”柳刚说话比较残霍(陕西方言,意思是干脆)。
“不商量算了,本来就是不需要商量的事情。”父亲有些恼怒,他在处理家庭问题的时候缺乏冷静。
“爸,妈,你们定吧,既然可怜我姐,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办,不过我个人的意见是拆迁安置房还没有拿到手,这会儿说这个事有些操之过急,我建议把遗嘱的事情先放一放,等拆迁安置房分下来了再说。您二老看怎么样?”秦柳青耐着性子阻止父母写遗嘱,因为他还想争取点儿时间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父母的意见突然变卦肯定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