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是为了恭喜郡主,终于得偿所愿。”
姜予宁微笑:“孙尚书这声恭喜,听着倒不怎么真诚,不过无所谓,心不真诚,话好听便成……”
她端起了茶杯,吹了一口。
这是端茶送客的意思了。
孙尚书笑了下,便也端起了茶杯,唇瓣刚抿到一丝香醇,旁边的忠伯便大叫一声:“送客!”
孙尚书站起:“姜家的茶,果然都是好茶,等有机会,本官再到府上讨一杯茶水喝。”
马车起行,孙尚书突然挑起了帘子,他注视着不远处沐浴在阳光底下的几块匾额,再多的不甘心,统统化为一声叹息。
谁能想到,姜家这帮姑娘,真的让姜家恢复了往日的荣光,重新成为整个上京不可小觑的存在呢?
马车行了一段,他又挑起了帘子。
不想帘子底下正是那位在礼部就敢说他八卦的陈姓司务。
他问随从:“他什么来头?”
“平阳侯府陈世子的一位远房堂兄,从金陵来的。”
原来是背靠平阳侯与平阳郡主呀,怪不得敢如此嚣张。若陈姓司务为寒门,自己必会……
不,若陈姓司务为寒门,自己必会重用!
思及此,孙尚书便催车夫把车驾快些,待他回了礼部,立即将左右侍郎唤来:“皇后娘娘生辰虽已过,但礼部上下都忙得人仰马翻,眼下又得筹备镇国王的婚事,只怕部里错手不开,若是忙中出了差,礼部必得从头一捋到底,谁也别想落到好……”
听到左右侍郎嗞的吸气声,孙尚书便知前边的铺垫到位了。
他叹了口气:“原是想着国库空虚,我礼部便不急着添人补缺,能替朝廷省一点是一点,不想仅是操办一场皇后的生辰宴便显了短。”
“本官记得你俩年前都递了好些名单上来,那些名单还在不在?呈上来给本官瞧一瞧。”
左侍郎连忙把名单呈上:“大人,这上头十人是下官举荐的,都是下官亲自考察了小半年的,德行与办事能力都匹配,只不过全跟下官一样,都出自寒门。若是都招进来,定是能干实事的。”
右侍郎也呈上自己的名单:“能干实事自然好,但上京最不缺的便是有才能之人,缺的是门路。大人,这上头十人,亦是下官精挑细选的,您请过目。”
孙尚书将两人屏退,盯着两份名单发了会呆,随后,认真地从两份名单中挑了十五人。
他将名单递给左侍郎:“去,让他们明日一早便到礼部来报到。”
礼部的新官员名录,很快便摆上了各家的案头,姜予宁手上也得了一份,这是赵玄璟送来的。
十五人当中,有十人都出身布衣,真正的寒门子弟。
撇开别的不讲,如今的南越朝堂上能容得下这么多的寒门,孙尚书真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