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家世代簪缨,出过两朝首辅,在帛州是一等一顶了天的高门显贵。
甄唯琛自幼浸润书香文墨,一身风骨都是家门口那一汪洗笔泉给泡大的。
当年高祖就叹,“魏晋风骨之遗,单看帛州甄家”,只这一句话的分量,就把甄家的那些文墨之后捧上了天。
只是做文章和入朝为官却是两回事。
就算甄唯琛文章写得再好,可他那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的性子却让这位新科状元在朝堂上举步维艰。
以至于文采艳压整个大燕国的状元郎在入了翰林院短短半年后,就被各路文官弹劾了十七回。
帖子和雪片一样积压在皇帝的书案上,惹得庆隆帝叹息连连。
但庆隆帝真是个惜才的,所以才剑走偏锋将傲不可世的长公主太和许配给了状元郎甄唯琛。
本皇帝以为有了长公主的加持,甄唯琛在为官之路上多少能顺畅一些。
谁知偏偏事与愿违,甄唯琛就像是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又硬又臭,不论太和怎么告诉他为官之本文采要有,但八面玲珑的心思也要有,甄唯琛就是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与满朝政见不和的官臣唇枪舌剑。
因此两人奉旨成婚不到三个月,太和就大咧咧地搬回了未央宫,甚至对庆隆帝以死相逼,说她为了天家的体面是不会和甄唯琛和离的,但旁人也休想看他们过什么相敬如宾的假日子。
是以那日甄唯琛会主动前来翎竹苑,确实令傅楼淮倍感意外,但同时也让傅楼淮看到了一点点另辟蹊径的希望。
兴许,甄唯琛并非那不可雕的朽木。
也兴许,天降大任,峰回路转,在甄唯琛的助力下,他们能更顺利的扼住一些人的气数,强行扭转天命,以保国祚昌盛,以护天下百姓安泰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