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村民们不是在做饭,是在烧水洗澡。
他们这里的水资源虽然不算匮乏,但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原因,大家确实都不怎么洗澡。
现在要上电视了,这么重要的事情,必须得洗得干干净净的。
凌秋桑和施懿也乐见其成,个人卫生干净一些,身体也会健康一些。
可是接下来,他们又傻眼了。
一个两个的村民,拿着毛刷子,给家里的马,牦牛,山羊,甚至是村头的狗,都给洗刷了一遍。
但是数量太多了,他们只挑了一些膘肥体壮,长得精神的拉出来洗干净。
其他的,他们准备在电视台来采访的时候,赶到草原上吃草去。
凌秋桑也是扶额无奈,但这样也好。
不过在村长说要让大家把最新最好的衣服穿上的时候,凌秋桑还是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新衣服,好衣服,上次凌秋桑带回来不少布料,再加上婶子们的手艺,确实都很漂亮,甚至有的款式比城里百货大楼里卖的还漂亮。
但是布料拼拼凑凑,一人勉强就一身,大家都是想着留着重大日子的时候才穿,穿新衣服。这不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电视台采访,要上电视,用最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但这是正确的,但凌秋桑更想让镜头记录下他们村子最真实的状态。
而不是所有人都穿着新衣,看起来日子过得特别好的模样。
这不是他们这里的寻常的状态,穷苦,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凌秋桑宽慰大家,“只要大家穿得干干净净,精神头好,这就够了,衣服旧一点也没关系。”
林安还在犹豫。
一旁的有个大伯憨笑两声,“我们也是怕城里来的记者朋友会嫌弃我们。”
凌秋桑笑得温和,“不用,我们书里都写过这里的情况了,他们心里也早就有数了。”
施懿也跟着说,“我和之前一起分配到这里来的知青,我们也是城里人,但是乡亲们有觉得我们看不起你们,嫌弃你们吗?”
村民们都友善的笑了笑。
刚开始,知青们分配过来的时候,他们也不太习惯,有的知青从小就没干过活儿,刚来这里的时候也会偷懒儿。
他们本地人也理解,只要不是太过分,他们也都没说什么。
想来想去,这些知青,除了干活儿不利索之外,其实并没有表现出嫌弃他们的模样,更何况,还有好几个知青都在他们这里结婚生子,留下生活了。
凌秋桑:“所以大家不用太紧张,平常心对待,或许,让外面的人通过电视,看看我们这里穷苦的情况,对我们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国家目前还在发展中,国土面积又大,确实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方方面面,各个地方都顾及到,但是万一国家有关部门注意到了这里的情况,说不定出资援建什么的。
比如说,让他们这里家家户户都通上电什么的。
凌秋桑说的话很有道理,林安考虑之后也认可了,“大家还是穿自己平常穿的衣服吧,洗干净一点,穿整齐就好。”
“成。”村民们也不在这个问题过多纠结。
村长和知青,还有聪明的桑娃子都这么说了,他们听话去执行就好了。
两三天的时光,村子里几乎焕然一新,哦,这么说也不对,就是看起来就干净整洁了不少,就连村子里的公测都被清理了一遍。
在村民们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村委会终于接到了电视台打来的电话。
工作人员已经到镇上了,他们的车开不进来,只能村里驾着马车出去接。
两辆马车,一辆是多吉大爷家的,一辆是村长亲自驾车,凌秋桑和施懿这两个主人翁当然要亲自出去接人的。
“您好。”凌秋桑敲了敲停在派出所门口的面包车,面包车上贴得有电视台的标志。
车上下来一个人,是一位知性干练的小姐姐。
小姐姐上下打量了一下面前这位唇红齿白的年轻人,“你是知青施懿吧?我是这次负责采访的主持人兼记者,我叫田静。”
凌秋桑抿唇笑了一下,“田姐,我是凌秋桑。”
田静露出个惊讶的表情,她之前看过书,但是在她个脑补里,凌秋桑就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乡村大男孩儿,再加上这里是高原,说不定还有高原红什么的。
她怎么都没想到,凌秋桑居然会是个这么帅气的小青年,硬要比的话,比城里那些高干子弟,富家少爷也不差了。
完全看不出来凌秋桑就是书里的牧马少年。
这估计要归结于腹有诗书气自华,或许还要加一点天生丽质的基因。
“你好,我是施懿。”施懿微微上前,挡住了记者小姐姐一直盯着凌秋桑的目光。
他跟着介绍了村长林安,还有多吉大爷。
田静很有修养的跟大家握手打招呼,表现得很亲近。
只是目光里有几分愁绪,很快大家就知道原因了,负责开车的司机从招待所走出来。
“这里明后天都没有房间了,要不然,等下我们去县城里再问问。”
镇上就只有一家旅馆招待所,原本想着这是个小地方,旅馆应该没什么客人,接过没想到,他们刚才去问的时候,居然住满了。
凌秋桑微微愣了一下,“田姐,您稍等,我去问一下情况。”
镇上的招待所确实一直都没什么人住,基本上都是有那种来本地出差的外来人口。
凌秋桑找招待所咨询了一下。
招待所前台是个大姐负责,她害了一声,“已经好久了,最开始我也好奇呢,然后听他们聊天,我听了几耳朵,说是看了什么书,来这里旅游的,这不,住的都是些有钱人家的年轻人。”
大姐说这话的时候,还连连咋舌,“他们还问我有没有地方可以骑马来着,我哪儿知道啊,马匹都是大家的私人产物了,万一摔了,这谁负责。”
凌秋桑心里有数了。
他们最开始也确实想过要发展一下本地的旅游行业,但是交通实在是不方便,只在报社投稿和书里面寥寥写过一些类似欢迎外地朋友来做客的内容。
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凌秋桑给招待所的大姐留下了自己村里的联系方式,“要是还有人问哪里可以骑马,你让他们打这个电话吧。”
策马奔腾不太可能,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像几十年后的景区学习一些,让村民们牵着马,游客骑着,慢慢走上半个小时,稍微收点费用,应该不过分吧。
嘿嘿。
这也算给村子里创收了。
凌秋桑:“田姐,你们也不用住招待所的,村委会那边已经把你们的房间收拾出来了,放心,很干净的。”
甚至比这招待所的环境还好上不少。
施懿也跟着说,“村民们都很期待你们的到来,还准备了乡村篝火,杀了羊,大家一起热闹一下。”
田静和司机师傅,还有摄像大哥,面面相觑。
来这里,他们的拍摄,可能一天世界就够了,但是总共预备了三天时间,应对一系列的突发情况。
所以原本想着,拜托拍摄进村,傍晚再回镇上,属实也没想到人家村子里把什么都准备好了,还这么热情的杀了羊。
如此,他们也不好辜负大家的热情。
车子就只有停在这边了,器械这些,大家一人搭把手,全部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板车上。
“还有这些。”田静让摄像大哥帮忙搬到另外一辆车上去,“这是同事们知道我们要来你们这里,给村里孩子捐了一点书籍和铅笔作业本,还有些是旧衣服,希望你们不要嫌弃。”
这哪儿能嫌弃呢。
凌秋桑高兴得不行,“那可真是太谢谢大家了。”
村子里每户人家的衣服都不算多,大人的其实还好,小孩儿长得快,每年都得换一个码字,基本上都是这家孩子长大了,衣服穿不下了就送到下一家。
旧衣服来来回回,都快成村里的公共财产了,但是新衣服,很难穿到一身。
所以对于田静他们送来的旧衣服,全然没有嫌弃的道理,甚至是人家还洗得干干净净的。
“走吧,上马车,带你们体验一下草原风光。”凌秋桑招呼大家上车,“要是运气好的话,傍晚还能看到远处雪上上的日照金山。”
田静和摄像大哥肖坤都是城里长大的孩子,确实都没体验过这些,坐上马车还有点儿紧张。
司机师傅还稍微好一些,他原本也是农村人,马车没坐过,但是牛车还是坐过的,感觉都差不多,但是这里风景是真的好啊。
远处还能看见吃草奔跑的马匹,牦牛。
马车摇摇晃晃,终于到了村口。
村民们都好奇的挤在村口迎接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藏民们派了代表,送上哈达,表达对他们的欢迎。
村民们的热情,让田静和肖坤都十分不好意思,却也特别的高兴。
去村委会放了器械,安排了住处。
村长见田静和肖坤的表情都带着笑,显然是很满意的,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时间还早,村民们去准备本地特色的篝火晚会了,田静和肖坤准备先跟凌秋桑和施懿敲定一下拍摄细节。
上次在电话里聊过一些,但是真到了这里,那就有很多细节需要修正一下的。
凌秋桑和施懿也很配合。
两人和田静聊得你来我往的,林安在一旁都插不上话,总感觉他们村的知青和牧马少年都好了不得。
太阳西斜,细节总算是敲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