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神女娲以黄泥塑偶,引溃神残识入泥胎,泥偶身载混沌元力,与古神无二,与天地同寿,名曰泥神,又名曰古人。
鸿蒙古神与泥神古人,共聚不周山。人神汇融,又孕生无数灵胎,泥体销退,土骨生筋,混沌元力日削月朘。
不周天地有限,无数神人为求一席之地,互为斗杀。弱者群聚,强者称王,氏族部落无数,三皇五帝皆出于此。人神后裔藏生于伏羲大地,觅寻盘古将灭齿甲锻造斧钺,争斗愈烈。
古神鲧伯意在止战,欲辟新天地,寻至不周山顶,将灭化物与旧时混沌混淆一体,又生新物,其物浮沉静止,名曰息壤。
鲧伯以混沌元力引导息壤至不周山外,拼填鸿蒙旧状,再造垠崖。
息壤之地不养生灵,犹如恶土,摧残人神,祸怨危及鲧伯。鲧伯以元力震碎伏羲大地,又破息壤垠崖引其混入,重塑浮沉新土。鲧伯自感溃于天地,愿效伏羲之举,将自身定核于不周山底,散去元力,吸引新土缠绕稳固,其状如巨卵。
鲧伯吸附息壤,亦吸附人神之躯,遂人神落地,足踏新土。
自此,鲧伯辟疆,人神居所辽阔,氏族部落遥隔万里,难以交战,遂幸休战。
古神轩辕、神农,感天地之造化,调伏兵主蚩尤,结束鸿蒙旧战。
鲧伯吸附新土,鸿蒙水火踊跃于新土表层,致使水火交融,漫开无数云雾,不见日月。巨卵新壤满布水火密团,无常势,不为人神所用,元力所化水火亦被旧风引入水火密团。
鲧伯之子大禹,承父遗志,欲改天换地。
大禹勘察水火之势,定分离之策。大禹遨游于旧时混沌海,寻觅盘古发髻,以盘古发丝纯元之力,抽调盘古化生水流,又以盘古发丝之体为导向,贴敷于巨卵新壤表层,鲧伯大地初见河流盛状。
鸿蒙旧水残存混沌元力,沉浮不定,犹如活水。水流之势不依发丝引向,反致发丝杂绕,水势汇乱成洪。
大禹搜集旧时器锻斧钺,化熔巨针,将发丝引向缠绕一处,以巨针固定于壑底。盘古发丝引向得以梳理稳固,天水汇集一处,名曰古海。
大禹又谴调仆臣守护巨针,便是今时鳞族敖氏一脉。
大禹分离水火密团,独留天火独燃,天火以火助火,火势轰烈,危及新壤。天火不灭,人神无法调伏。大禹再定新策,提炼天水残浆,盘古津液所化之浆液汇融一体,包裹天火,托向不周山顶。
盘古津液于混沌海之间独成一片,便是今之天河。混沌海稀散不灭天火,落入天河,冉升霭霞。
自此,大禹治水,天地安定,万物生生不息。
古神帝俊遍观万物,栖息之地肆意祸滥,损耗严重,再现混沌之状。帝俊联合天地古神,组建司官神职,欲立天地秩序规矩。
古神轩辕飞升至不周山顶,呼吁众神,位列仙班。
轩辕奉举帝俊为主,即为昊天上帝,追随神众亦奉授天职,司理各事。古神西王母领阴神之首,古神东皇公领阳神之首。
神官往来,险走不周山,遂以此为柱体,建造通天云梯,名曰建木。
自此,天庭初成,秩序威存,神职司掌万物,唯日月不伏神束。领授天庭职事者,尊奉天神。其余古神众不受职束,异称名曰人、仙、妖、魔、怪、类属千别,各归宗门。
日月光辉交融一处,灵曜之力久蚀生灵。昊天上帝拜会日神羲和、月神嫦羲,诉说此状。羲和、嫦羲无意伤生,遂此长眠,隐减光辉。
昊天上帝遣调十只金乌,轮流交替拖拽日体,绕巨卵而行,遂作昼夜之分,又遣古神无刚监视金乌之行。昊天上帝造访月体,委命太阴星君,于此蔽日驱遣,日月光辉不得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