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无涯初次看到戚氏之名,是在大理寺等待钩决的死刑犯名册上。
案卷上写道,戚氏女,年二十二,桐庐人氏,世传花匠。其母刘氏寡居多年,与当地县吏冀天材媾和通奸,请为妾室,冀不许。其母忿忿不平,在家触柱而亡。
戚氏女心怀怨愤,阴潜于道,于白日持斧斗杀冀天材。
众人皆见,证据确凿,拟判斩刑。
案卷自桐庐一路递至上京时,方入盛夏。
乐无涯切了西瓜,和同僚分食。
他看见“持斧斗杀”四字,又着意看了看她的年龄,与同僚商议:“你们觉得如何?”
几名同僚饮茶的饮茶,摇扇的摇扇,吃瓜的吃瓜,并不直言。
只有一人含混答说:“杀伤县吏,按例当斩。”
乐无涯心知肚明,这几位同僚为何作此反应。
桐庐乃江州管辖。
此地的总督黄子英,字公瑎,乃当今皇上的心腹之臣,在皇上还居东宫之时,便尽心辅佐。
他正当权势煊赫、如日中天,既是他治下的案子,多一事总不如少一事的好。
其中,有两三双视线暗暗盯着乐无涯,窥伺着他的反应。
有人发问:“乐大人,您觉得此案有什么问题?”
他们都与黄子英交好。
谁都知道,乐无涯最近颇得陛下青眼,这位新贵想要更进一步,怕是得踩着老人上去。
若他要拿这件事做文章,他们可得替黄大人盯紧了。
乐无涯沉思片刻,用软扇一拍手心,态度颇不端正地嬉笑道:“案卷中丝毫未提及她的丈夫及婆家。戚氏都二十二岁了,还未嫁人?”
这玩笑话让他们松弛了不少。
同僚们纷纷议论起来:
“家有寡母,是不是想招婿上门?”
“小门小户的,不是逃荒要饭的,谁肯上门?”
“许是生得丑吧?”
在一片玩笑声中,乐无涯挂着笑容,托腮陷入沉思。
女子自尽,各有其法。
性柔些的,或悬梁,或服毒;性烈些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会选择当众一头磕死。
哪有像戚氏女的母亲刘氏这样,在家默默地一头磕死的?
此案有异。
乐无涯那时还没弱到不能远行的地步,于是他向皇上递了一封折子,简要讲述了戚氏女之案的疑点,打算亲自走一趟桐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