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小报童的声音传递在大周的各个角落。
由于古代通信比较慢,最先得到一手资料的,自然是大周京城内的百姓。
当有书生买了报纸看了一眼后,眼眶都有些红润,那些读了圣贤书的书生赞叹着:
“大周仁义!”
只是见到报纸上清晰明确的写着:
“大周现在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在这发布报纸的两个月时间中,百姓粗略估算收入增加了两倍有余。”
“今年的农税也越来越低…”
“如今大周是先进的,为了大周让百姓过好日子,可是别的地区人民日子过得太苦了,大周不忍心他们受辱......”
报纸上的内容吧啦吧啦一大堆,总结起来的话就很简单。
大周日后的发展是人人都有书读,人人都有衣服穿,就算是饥荒国家也会发放补救粮。
整个大周要为了人人都能过好日子的理想来战!
“大周仁义呀,我们的陛下仁义,有这样为民的陛下…善哉善哉。”
“人人都能过好日子,那怕是饥荒时衙门也被他们这些老百姓分粮食。”
相应的,这些人很少去讨论大周为了劝降一些南疆上的部族,是靠着真金白银来收买。
而且就算有比较精明的去计算大周给出的南疆那些部族收买的钱,换算到大周百姓这里还是廉价的。
这世界上的人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别人赚的少四舍五入一下就是我赚的多。
另外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落在大周日后的福利制度上…
“苏总管,你这招高明。”崇文馆馆主十分敬佩的看着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