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得想办法将元春捞出来才行。反正元春不是说不应该送她去那不得见人的地方吗?宫里那么多年,还不知道忌口,省亲的时候还敢在那么多人的面说出这句话。也不像是个有智商的。既然这样,那就回来吧。出了宫总能相对平安保住性命的。然后再说上一门亲事,也算是完满了。至于迎春?求仁得仁罢了。“我晓得。”她进宫后首先是站稳脚跟,然后夺得圣宠,最后才是看着迎春这样,探春心里叹了口气,又说了几句话,这才离开迎春的房间。是贾母将羊养成了狼,而她也不过是递了两块肉罢了。回到房间,探春仍在想着刚刚下的决定。‘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也许黛玉三岁时得的那句话,可以用在给迎春的身上。她可以在给皇帝托梦的时候,着重说明这句话。之前嬷嬷说过,后宫的规矩里有一条便是只要迎春不是皇后,那么她无论多高的位份,也不能有资格去见家人以外的官家女眷。她只要将迎春困在宫里,将来在京城里应酬时,便又少了一个可以被认出来的危险。想到这里,探春又拍了下额头。虽然扇子收了起来,可是还是不可避免的想到了柳湘莲。那个登徒子,就会给她出难题。算了,不想他了。反正他一时半会也回不来。她还是继续给写给皇帝的小故事润色吧。如何自然地将故事里的主角换成迎春,再如何自然地让皇帝将元春放回府里来婚配探春虽然心里担心迎春会报复自己,可是心里越是担心便越是想要将她弄进宫里去。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留下一个对自己来说可能是隐患的聪明人在身边,那还不如送到宫里去与所有的女战士进行厮杀。在那里才是智商比拼的高级战场,不是吗?至于迎春真的有能力报复二房的时候,探春想着也许那个时候二房就自己将自己作死了。或者她早就不是贾探春了。她既不是贾探春,自然不算她的家人女眷,想要在宫里面见到她一面那是相当难的事情。以她不多的常识,也就是宫里在年节时有了什么大宴才会允许后宫嫔妃与高品级官家女眷同欢的。可是若是前提加上了和尚道士给黛玉的那句话呢?想必这样的场合,便是将来她有机会参加,迎春也不会去吧。是夜,探春终于下定决心,一鼓作气在当天夜里将给刚刚登基的庆丰帝托梦的小故事用玉笔写好,然后装在荷包里。她得等到迎春脸上的伤好的差不多了才能托梦去,不然顶着那么一张脸进宫,岂不是要吓死皇帝?那句‘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的话,不但庆丰帝那里留了很重的一笔外,就是被写进小故事里的迎春也将这句话记在了心里。至于将来有机会省亲时,迎春拒见黛玉,宝钗等人的事,探春也顾不得了。如此匆匆过了数日,就在迎春嫁与王仁这件事情已经开始走程序时,皇后的一道懿旨便到了府里。“兹贾氏迎春,贤良淑德特封宜嫔,即刻进宫,不得有误”本朝后宫等级简单,皇后一人,贵妃两人,再加上四妃,九嫔以及无数贵人。迎春一上来便是嫔,等侍寝以后也不是不可能一步封妃的。这一道懿旨,算是将整个荣国府都震惊了。她们谁也没有想到以为铁板定钉的王家继室会摇身一变成了皇帝嫔妃,尤其是贾母的脸色,那叫一个黑呀。她根本就不明白迎春到底是因何封嫔?这道旨意下的太突然了,突然到她想要在迎春身上做些手脚都不成。即刻进宫,这皇帝还缺女人不成?宫里的人可不管贾母和二房的一众有多不甘心,在知道迎春的住处后,便拥着这位新出炉的贵主去了大房。在那里迎春含泪拜别了尚不能下床的邢氏,又看了看贾琮,便毫不犹豫的转身进宫了。至于贾赦,至于贾母以及二房,她不会放过她们的。至于三妹妹,有些话她没说,可不代表她不明白。此时不道别对她们都是最好的选择。“政儿媳妇,这二丫头究竟是如何进宫的,快去着人打听。”贾母在荣庆堂里还等着迎春过来拜别,她好说上几句话,然后提一提元春的。却没有想到迎春压根就没有过来直接坐着大轿子出府了,这一下,贾母是彻底明白,迎春是恨死了她们。现在也顾不得生气了,还是想想迎春是因何进宫,又因何未进宫便得了高位才是正事。若知道了缘由也不是不能打压下来,或是为元春如法炮制一番。
第207章(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