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摇了摇头,道。
“话是如此,可人皆有私心,你就不怕,宗室给你送上来的人,都是和他们交好的?”
宗室们虽然受到了各种限制,但是至少,日常的交游权力,还是有的。
他们被封于各地,总有那么些地方豪绅,愿意借他们的名头抖抖威风。
有地方官盯着,他们不至于跟派下去的中官一样,使什么巧取豪夺的手段。
但是在选秀的时候,收些银子,或是动些手脚,送些自己交好的家族的女子上来,却不是什么难事。
虽说现在不是太宗时,宗室们的势力被削弱了很多,不可能闹出乱子,但是终归,是个小小的隐患。
不过,对于这一点,朱祁钰却毫不担心,反而笑着道。
“母妃不必忧虑,是和他们交好的家族,对朝廷来说,反而是好事!”
宗室的问题,始终是要解决的。
当然,肯定不是现在。
朱祁钰这次召宗室进京,也绝不是为了现在就对他们怎么样。
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是要提前来做准备的。
尤其是,朱祁钰定下的这个后宫制度,必然会导致皇嗣越来越多。
皇子皇女多了,要分封的王爵公主,也不会少。
这个问题,虽然不急迫,但是却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宗室们要是真的送上来的,都是和他们交好的家族的女子。
那么换而言之,这些女子的娘家,也都是对宗室情况了解,并且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这么好的摸清各地宗室底细的机会,可不是好事嘛!
甚至于,必要的时候,这枕头风反着吹,也不失为是一种好手段……
冬至大朝
最近礼部很忙,非常忙。
对于其他的衙门来说,越临近年节,就越是清闲。
在过年之前,朝廷照例要进行一次盛大的朝会,即冬至大朝。
这是朝廷一年之中,最盛大的仪典之一。
类似这样的大朝会,一年只有三次。
冬至,正旦,及天子的万寿节。
说是朝会,实际上更类似于节日庆典,歌功颂德,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但是流程却相当的繁琐。
清晨,在京的文武百官,需在皇太子的引领下,于奉天殿外设朝仪,朝贺天子冬至大节。
朝仪的主要内容,就是行祭天之礼。
同时,后宫当中,在京有品级的命妇,也需入坤宁宫朝拜皇后。
至于不在京的文武衙门官员,也需上表朝贺。
待朝拜结束之后,五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出宫回府。
五品以上者,则需要继续留在宫中,先朝拜皇太子。
待到午时,三品以上的官员及皇太子,需随天子入奉先殿祭祀历代先帝。
这套流程走下来,基本上要整整一天的工夫。
可以说,冬至大朝,是三次大朝会当中,礼仪最繁琐的一次。
作为朝廷最重要的仪典,礼部要保证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
从敲定流程,上仪注,册表,到分派礼官到各家各户,去教授礼仪流程,再到朝会上的礼仪引导纠劾,礼部忙的不可开交。
不过所幸的是,因为天子下诏晚了些,大多数的宗室,都还在路上没有进京。
不然的话,还要掺和着宗室的仪程,那礼部可真的是无论如何也忙不过来的。
当然,好消息是,冬至大朝之后,朝廷各衙门可以集体休沐三日,不必办公。
这一次的冬至大朝,是新皇的第一次大朝,礼部操持的十分尽心。
温暖的旭阳之下,奉天殿前的广场上,排列整齐的站着无数的官员。
随着天子将手中的檀香放进眼前的香炉中,群臣在礼官的指引下,齐声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