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1 / 2)

皇兄何故造反? 月麒麟 1407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几个人各自按照位次列好,唯有于谦站的稍稍靠前些,正指着边防图开口。

“瓦剌一战,我军虽胜,但也同时暴露了我边防各处的许多问题,汇总下来,大约有三点。”

“其一乃屯田废弛,军纪涣散。”

“其二乃边军逃亡,空额严重。”

“其三乃关隘繁多,各自为政,兵力分散,互援不及。”

“若此三点问题能够解决,则我大明边防可无忧矣。”

虽然说开年以来,于谦接连受了罚俸,禁足等等一系列的打击,但是他不仅没有因此而颓废下去,反而状态好了不少,干劲儿十足的。

如今杨洪归京,他彻底交卸了京营的差事,目光和精力更是迅速汇集到了边防之上。

毕竟,土木之役的大败,带给朝廷的震撼很大,所以如何整饬边防,也就成了他这个兵部尚书考虑的重中之重。

听了于谦的话,朱祁钰的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抛开其他的不堪,于谦的对兵事的熟稔了解,在朝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他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全都是亟待解决且直指根本的问题,如他所说,一旦这几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大明的边防便会重新稳固起来。

摆了摆手,朱祁钰开口道。

“诸位卿家都是对兵事惯熟之人,对于于尚书所说的这几个问题,大可畅所欲言。”

如今在殿中的大臣,除了沈翼之外,于谦本身就是兵部尚书,俞士悦早年在都察院多次巡边,王翱更是在辽东提督军务数年之久,亲自上过战场。

武将这边,杨洪和范广更是久历边镇,都是惯熟之人。

当然,于谦所说的这几个问题,都牵涉很广,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所以大家都并没有立刻开口。

于是朱祁钰只得开口点人:“首辅,你之前在辽东提督军务,想必对于边境的事务多有了解,便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有这么个间隔,王翱也差不多整理好了思绪,拱了拱手,便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于尚书所说的三点当中,前两者其实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洪武之时,太祖皇帝以本地军户及有罪戍边之人,常镇边境,大开屯田,辅以中盐法,不靡费朝廷物力而强边军,使迤北各部,无人可轻攫我军锋芒。”

“至永乐之后,太宗皇帝屡次北征,边军和各地军队的调动越发频繁,其后,太宗皇帝以边军久镇一地,世代相传,恐有晚唐割据之祸,故命各地军队轮调戍边。”

“轮调戍边长途跋涉,辛苦异常,因此,边军多有出逃,又因边军调动频繁,屯田之时,兵士多不肯用心,屯田亦开始废弛。”

“除此之外,边军轮戍,但边将却往往一镇数年,因此,对于手下兵卒,往往苛待煎迫过甚,克扣军饷,侵占军屯为私田,擅自挪用官军的行为比比皆是,又反过来增加了出逃边军,长此以往,边境局面方糜烂至此。”

不愧是在边境待了这么久的大臣,王翱的这番分析十分深刻,让朱祁钰都忍不住眼前一亮。

但是他的这番话,却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

杨洪黑着脸,开口道:“王大人此言,未免偏颇了,边境如今的状况,岂能全归罪于边将?”

边防整饬

大明的边防军队,其实原本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体制。

太祖皇帝建国之后,对于北元的残余势力十分警惕,因此,不仅多次派兵肃清边境,追击蒙古各部,而且还设计了一套以屯田为基础的边境镇守军队。

这种屯田不是简单的让军队去耕种,而是混合了放牧,耕田,巡逻为一体的新型方式。

这套体制有两个基本的支撑点,即镇守地方的军户世代相传,以及洪武时控制的广大草场。

那个时候,在宣府和大同往北,上千里的范围内,都属于大明的领土。

因为当地的军户世代以此为家,所以屯田和草场,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赖以生计的产业。

在敌人入侵的时候,他们也不仅仅是作为军队在保护边境,更是在保护自己生活的家园,自然军心稳固,战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