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索性就彻底搁置了下来,一直拖到了现在。
朱仪没有提爵位的事情,只是从人子的角度出发,请求祭葬,十分合理,但是的确也是在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态度。
见此情景,朱祁钰也叹了口气。
“你一片孝心,朕固然能够明白,但是你可知道,这次出兵,虽然是太上皇挂帅,但是你父亲却是帐下第一大将。”
“英国公年迈不堪,你父亲却正当壮年,是这一批出征中的勋贵的中流砥柱。”
“此一役当中,你父亲的过错,不仅是鹞儿岭一战,更是整个战略的失当,土木之败,虽是在你父亲死之后才发生,但是要论责任,你父亲却逃不掉。”
朝堂之争,总归都是要讲道理的。
单单是鹞儿岭一战的被伏,文臣不会这么揪着朱勇不放。
朝廷历次出征,前线指挥的总兵官,都是由勋贵担任,如果这一次不是亲征的话,那么这个总兵官,妥妥的就会落在朱勇的身上。
这次出征,勋贵之中以英国公张辅和成国公朱勇为尊,张辅年迈,成国公才是出战的主力。
很多战略的制定,都是出自于成国公朱勇,虽然说是迫于王振的压力,但是他要负的责任,却是推脱不掉的。
这才是这件事情一直迟迟没有说法的核心原因所在。
朱仪的心顿时凉了半截,这些他当然明白,他跑过的各家府邸,那些叔伯都是这么对他说的。
因为这个原因,勋贵们即便是为朱勇争取,心里也是有几分虚的,只是,他还是觉得不甘心。
至少,身为人子,岂能坐视父亲埋骨他乡?
咬了咬牙,朱仪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此言不妥,此次出征,太上皇将兵事进付王振,家父虽有武略,却不得施展,大军至宣府时,家父曾苦劝太上皇回撤,却被王振喝止。”
“臣曾详细查阅兵部军报,并仔细询问过鹞儿岭幸存的兵士,当时家父阻击瓦剌大军,并未冒进,是王振亲信,监军太监刘僧贪功,贸然率前锋突入隘口,家父不得已之下,为救刘僧,方才挥师跟进,遭贼人伏击,并非家父冒进,实是太上皇宠信宦官,放纵……”
朱仪毕竟只是个年轻人,这段时间奔走四方,好不容易看到了点希望,但是如今却面临这样的局面,不由得方寸大乱,说话的口气也有些冲。
一连串的话说出来,朱祁钰的脸色不由沉了下来,厉声喝道。
“放肆!”
“你这是在指责太上皇昏庸无能,宠信宦官,以致土木大败吗?”
声音在朱仪的耳边炸响,他激灵灵打了个冷颤,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冲动之下,到底说了什么。
丝丝的冷汗从额头上冒出来,朱仪立刻叩首在地,道。
“臣一时激动,口不择言,万望陛下恕罪。”
峰回路转
天色渐暗,乾清宫中不知何时已经掌了灯,摇曳的烛火映衬下,是朱仪微微颤抖的身躯。
土木之役的真相如何,朝廷早已经有了统一的结论。
那就是王振擅权,蒙蔽太上皇,贻误战机,胡乱指挥,以致大军落败。
尽管朝中很多人都心知肚明,王振之所以能够擅权,是因为太上皇的放任。
但是这种话,说出来就是大罪。
一个不慎,就是诽谤君父,离间天家的罪名牢牢的扣在头上。
如果天子真的有心怪罪,别说是爵位了,成国公府一门都要锒铛入狱。
朱仪一时之间心乱如麻,叩首在地,丝毫不敢抬头。
他从来都没有感觉到时间是如此的漫长难熬,不知过了多久,上首终于传来天子平淡的声音。
“起来吧。”
短短的几个字,朱仪却如蒙大赦,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尽量让自己的口气显得平静些,道。
“谢陛下。”
朱祁钰心中叹了口气。
应该说,朱仪说的没错,鹞儿岭一战,的确别有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