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金老大人只是在朝上不活跃而已,也没有像某礼部尚书一样每天打瞌睡。
事实上,这段时间刑部的存在感虽然不强,但是也十分繁忙。
这一点,曾经担任过大理寺卿,如今又在内阁负责票拟的俞次辅,是深有体会的。
六部当中,如果说要数一个最忙的部门,非刑部莫属。
其他的几个衙门,基本上每年都是忙上一阵子,但是刑部执掌天下刑狱,各种各样的刑案,可不会有淡季和旺季。
几乎每一天,刑部都要处理大量的案件卷宗。
之前太上皇北征,金濂又在地方督军,刑部本就积压了大量的案件,后来土木之役以后,又是审理王振的案子,曹吉祥的案子,罗通的案子,还有广通王的案子,基本上就没停过。
自从金老尚书回来之后,他基本上的精力,都在处理这些积压的案件,直到前两个月,才堪堪全部处理完成。
所以,如果说要从七卿里面评一个最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金老大人绝对能排前三。
但是,朝廷上要看的,又不是谁干的多。
和沈翼一样,金濂也绝称不上是天子党的一员,甚至于,就从政务上的关系来说,刑部跟天子的关系还没有户部紧密。
所以,这一次天子带上了刑部,才是最让人诧异的地方。
当然,除了文臣这边,天子这次还同时召见了勋贵和镇南王。
镇南王并不奇怪,军屯一事,背后有宗室的影子,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现在的问题只在于,天子打算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而已。
所以,整饬军屯的会议,有镇南王这个亲天子的宗室参与很正常。
但是勋贵这边,意味就有些明显了。
如今亲近天子的勋贵有两派。
一派是之前太上皇时期受冷落的那批靖难勋贵,这批人以丰国公李贤为首,虽然没什么战场上的作用,但是人脉势力很强。
另一派则是新晋崛起的边境勋贵,也即在这次瓦剌之战当中凭战功获封或受到擢升的勋贵武将,这批人能打能战,正当壮年,很明显是受到天子重用的。
可问题就出在这,这一批人里面,除了靖安伯范广之外,可还有一个分量更重的人……
昌平侯杨洪!
论资历,论威望,论战功,论能力,论军中的人脉,论对边境的了解,毋庸置疑,杨洪在每个方面,都完胜范广。
但是,这次天子召见的人当中,却偏偏没有杨洪。
联系起京中最近疯传的流言,俞士悦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次的御前会议上,大概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
面瘫与戏精
就在老大人们急匆匆的往宫里赶的时候,昌平侯府门前,也早已经备好了马车。
杨杰裹着一身裘袍,站在马车旁,脸色平静的听完了天子召见群臣的消息,轻轻摆了摆手,便上了马车。
此行,他的目的地是……
“昌平侯府世子?”
朱仪好不容易歇了一日,正陪着家里的两个福娃娃耍闹,忽而便听得下人来禀。
皱了皱眉,他还是点了点头,道。
“请进来吧。”
换了衣服往花厅里面边走,朱仪心中边猜测着杨杰的来意。
说起来,他和杨杰是有交情的。
勋贵将门固然自矜自傲,但是,却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
早在朝局还安稳的那几年,杨洪便已经是一方大将,战功累累不说,还替朝廷镇守着宣府重镇,在军中也颇有眼瞧着过上几年,捞个爵位,并不算是什么难事。
要知道,勋贵的体系相对封闭,所以,往往好几年都不会涌现新的勋贵,所以,有杨洪这么个百战大将,未来几乎一定会封爵的人物,自然各家都是想要拉拢的。
但是,杨家在京城当中只有孤儿寡母,甚至于到了后来,杨家老夫人去后,就只剩下了杨杰一个人在京城。
所以,那些想要和杨家打好关系的人,自然也就和他有了交情。
不过,彼时成国公府还是勋贵当中的盘根大树,身为成国公府小公爷的朱仪,自然没有必要上赶着结交杨家。
所谓交情,也就是在几次宴饮上有过点头之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