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同请陛下允准!”
面对底下众臣的恳请,朱祁钰倒是没有立刻反应,而是将眼神轻轻的落在胡濙的身上。
这个老狐狸,这回果然是下本了!
事实上,胡濙的这个说法,朱祁钰早就听过,不过,却是在前世的时候,那个时候,朱见济夭折,他又迟迟没有新的子嗣,储本空悬之下,胡濙便曾进谏,请复立朱见深为太子。
当时,他用的理由就是这个……
国祚神器,当传之于宣宗章皇帝之长孙!
作为礼部尚书,胡濙只怕很早就研究透了这套礼法的传承规则,也找出了这个理由,这一点,从现在这个时间点,胡濙能够说出这番话来,便可以看出。
然而,事情有意思就有意思在这,胡濙是在请复立太子的时候才搬出这个理由,而不是在废太子的时候搬出这个理由。
回想起当初废太子的时候,胡濙虽然率群臣“竭力”反对,但是,到底也没有“拦住”一意孤行的天子。
不过,到底是否真的尽力了,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要知道,这个老家伙,当时可就是趁着朱见济被册封太子的机会,让当了数年小透明的成国公府重新复爵的。
照此想来,说不准,前世连朱祁钰,也被这位大宗伯给算计了,他老人家把我人心,顺势而为的本事,果然不是说说而已!
当然,如今时移世易,成国公府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胡濙的这番话,也提前出现了。
轻轻吐了口气,将思绪拉了回来,朱祁钰明白,该给个结果了。
沉吟片刻,他叹了口气,开口道。
“既然众卿皆是此意,朕虽顾念太子幼弱,可终究东宫储本不可不定,便依大宗伯之意,命钦天监择吉日,待春猎结束后,命东宫出阁读书!”
闻听此言,众臣总算是松了口气,齐声道。
“陛下圣明!”
然而话音落下,便见得天子抬手止住他们,然后继续道。
“至于重设幼军之事,就不必了,东宫毕竟年幼,府官尚未备齐,要幼军何用?宫禁巡防,自有上直卫足矣。”
群臣对视了一眼,文臣这边自然是没什么意见,对于他们来说,本就不愿意给勋贵这种进身之阶。
唯二有可能支持的,朱鉴刚刚已经做出了“努力”,至于胡濙,他关心的只有朱仪,压根懒得理其他的事儿。
至于其他的勋贵,如李贤,范广,杨洪这几个,虽然也有心劝天子重设幼军。
但是,他们也知道,现在不是合适的时机,因此,对视一眼之后,他们也默默的跟在后头点头道。
“臣等遵旨。”
他急了他急了
正午,日照当空。
张輗从军府下衙回到英国公府,刚刚坐下,呷了口茶,便见得管家进来,禀道。
“二爷,宫里有消息了……”
闻听此言,张輗顿时精神一振,道。
“军府事忙,老夫险些都忘了,今天是小公爷递奏疏上去的日子,怎么样,有结果了吗?”
自从张軏死了之后,张輗就被调到了中军都督府当中,这段时间下来,事务繁杂,的确有些忙不过来。
事实上,张輗心里明白,天子之所以将他从京卫指挥使司调到中军都督府,是存着挑拨英国公府和任礼之间关系心思旳。
但是,他逃不开,而且,也不能躲!
或者说,这根本就是天子的阳谋。
张輗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最开始刚到中军都督府的时候,他的确在帮着任礼好好的掌控中军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