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炼说得对,咱们得留着力气,到时候去陛
“老大,雨好像下大了……”
看着一下子变得乱糟糟的宗室子弟,朱范址心头一阵火起,但是,抬头迎面碰上刚刚那名说话少年的目光,顿时又没了脾气。
刚刚这名说话的少年,名为朱成炼,是如今的代王朱仕壥嫡一子,也是已经经朝廷册封的代王世子。
要论辈分,他比朱音埑还有朱范址都要低一辈,但是要论身份,他可算是这帮宗室子弟当中的第一梯队了。
当然,在宗学里头,这种身份意义不大,毕竟,宗室和普通的勋爵,大臣都不相同。
后两者十分看重身份地位,因为他们的身份,直接决定了以后在朝廷中的权力大小。
在京城和朝廷的圈子里,权力大小意味着很多东西。
但是,对于宗室子弟来说,你是亲王世子,还是郡王世子,其实相差都大不了多少。
毕竟,各个封地之间,哪怕是亲王和郡王之间,也不可能相互统属,甚至都不可能相互影响。
说句不好听的话,要不是天子办了个宗学,他们这些人,一辈子或许连面都见不着,就算是得罪了,大不了相互老死不相往来也就罢了,反正,能够威胁到他们的东西,譬如袭封,赐名,婚嫁,封地俸禄之事,都握在朝廷的手中,其他的人,不管是亲王还是郡王,都插手不得。
因此,在宗学的小圈子里,只要身份差别不是太大,不是那种亲王和镇国将军家的庶子这种相差,基本上大家都更倾向于脾气相投的交往,甚至连辈分都不怎么讲,关系好的都是按年纪照平辈礼数相待。
当然,这种身份的差别,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上。
各藩王府中出身的子弟或者是受宠的子弟,因为府中俸禄更多,所以日子过的好一些,随从多些,其他身份低些的,或者是不受宠的子弟,手里银钱少些,偶尔过的拮据一点,仅此而已。
事实上,朱音埑,朱范址这几个人,虽然性格不同,但是都能在宗学当中人缘很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出手足够阔绰。
而刚刚说话的这位代王世子朱成炼,亦是如此。
和朱音埑的才学出众,朱范址的冲动鲁莽不同,朱成炼虽然身份尊贵,但是,他平时十分低调,甚至可以说是沉闷。
说起来,这和他自幼的经历有关。
代王一系,初封于太祖庶十三子朱桂,相较于其他的兄弟,这位代王可谓幸运的多。
作为太祖钦封的塞王之一,他在建文年间曾一度被废为庶人,但是后来太宗登基,很快就恢复了爵位,虽然中间数度触怒太宗陛下,屡遭责罚,但是,始终不改其跋扈的性格,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活的够久。
这位初代代王,直到正统十一年才薨逝,活了足足七十二岁,把自己的儿子都给生生的熬死了。
现任的代王,是朱桂的孙子朱仕?,但是实话实说,这位新任的代王爷,日子一直过的很差。
至于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建文年间,朱桂曾被削爵幽闭,足足的过了一段苦日子。
靖难之后,他虽复爵,但是,却将自己被建文帝针对的原因,归结到了他的王妃徐氏身上。
在朱桂看来,如果不是因为,他的王妃徐氏和当时的燕王妃,也是后来的徐皇后一母同胞的话,建文帝不会挑他率先下手。
出于这个原因,朱桂待徐氏和她的儿子,也就是朱仕?的父亲朱逊煓极差,不仅收回了所有伺候的下人奴婢,而且不给金银禄米,将她们母子赶到了一片荒凉的庄园自生自灭,堂堂的亲王正妃,被迫亲自下地耕种为生,还要时常受到来自朱桂小妾和两个庶子的欺凌。
为了这件事情,从太宗到宣宗,都曾经数度下旨斥责乃至是责罚,但是,朱桂这个人跋扈起来,连圣旨也不认。
甚至于,当时很多朝中大臣都猜测,要不是因为徐氏是经由太祖亲自册封,有金印宝册的代王正妃,且是太宗皇后之妹,说不准朱桂的那个性格,直接打杀了徐氏都有可能。
徐氏如此,作为她的儿子,朱逊煓的日子自然也难过的很,二十六岁就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