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不代表事情结束了。
昨天晚上,太上皇召见襄王宴饮,也没有刻意保密,更何况,襄王今天一大早,就大张旗鼓的给朱仪送了宝弓宝甲,言语之间,也提到了朱勇的事。
那么多人瞧着,消息自然也瞒不住。
所以,在春猎开始之前,不少大臣心中都已经提前有了准备,此刻听得泰宁侯和定西候提起,自然也便立刻有了反击。
场面变得有些凝滞,偏生这个时候,上首的天子跟什么都没有听到一样,只是望着远处的林子,一小口一小口的呷着手中的茶水。
泰宁侯陈泾和定西候蒋琬,虽然爵位不低,但是,年纪都不算太大,不过三十来岁,而且,都没上过战场,面对百官之首,吏部尚书王文的斥责,一时便有些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显然就需要更有分量的人出面,譬如说……
“天官大人此言差矣,鹞儿岭一战,成国公固然有指挥不当之责,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土木一役,乃是王振弄权,蒙蔽圣听所致,若说是因鹞儿岭一战,令大军被围,未免言之过当。”
“何况,当初随行出征的,有朝中一众文武大臣,其中有前兵部尚书邝野,前户部尚书王佐,若论过错,随行如此多的大臣,皆不能劝谏圣上,岂非同样有罪?”
就在陈泾和蒋琬被王文说的哑口无言的时候,在一众勋贵当中,一道苍老的声音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前段时间,上奏为成国公朱勇辩驳的……
昌平侯杨洪!
矛盾升级
杨洪的声音,一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不论文臣武将,看着眼前的局面,顿时来了兴致。
要知道,眼前的两个人,一个是吏部尚书,百官之首,手握铨选大权的天官王文。
另一个,则是战功累累,常镇边塞的大将,昌平侯杨洪。
这二人哪一个放在朝中,都是分量极重的存在。
而且须知,他们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王文自不必说,出了名的除了天子谁都不服,怼天怼地怼太上皇,他看不惯的人和事,说出话来能把人噎死。
这次也是一样,没看见刚刚王文的那一番话,说完之后直接让太上皇脸色发黑,但是,王文却丝毫不觉一般。
至于杨洪,他倒是没有王文那么跋扈,但是,上次整饬军屯的朝议之上,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位百战老将的风范。
这也是一位惹急了敢不要命的主!
这两个人针尖对麦芒,可是一场大大的好戏。
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论是王文还是杨洪,都算是天子的人。
王文是朝堂上下公认的天子党,至于杨洪,虽然不算天子一手提拔起来的人,但是,也是被天子重用,得了天子施恩的重臣。
他们如今在朱勇的功过是非上发生了如此强烈的分歧,天子,又会如何反应呢?
不少大臣偷偷地将目光投向了天子,但是,让他们失望的是,天子的脸色并没有丝毫的变化,依旧望着远处,没有丝毫要开口阻拦的样子。
于是,底下的王老大人见状,便明白了天子的意思。
继续吵!
往上提了提袖子,王文望着对面的杨洪,张口便道。
“杨侯所言倒是不无道理,那邝野,王佐,身为朝廷重臣,不能劝谏君上,坐视朝廷大军被瓦剌所围,的确也是未尽人臣之责。”
“但是,这和鹞儿岭一战并无干系,当初太上皇亲征,命文武大臣随行,乃是为了各司其职,临机处置国政大事。”
“因此,邝野,王佐等人之责,依旧是执掌兵部,户部等一应政务,就此而言,大军在外期间,朝廷政务平稳有序,二人并无失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