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有期。”
说着,两方人马各自散去。
谁都没想到原本想象中的惨烈大战根本没有发生。
而十日后,在收到雍州州牧郭悠之发来的战报之后,秦琰却是深吸了口气把奏折放在了御案上。
“陛下何故叹气?”
“这潼关一役算是小捷。”
看着武帝愁眉不展,王允不由上前一步问道。
“朕担忧的从来不是那帮狼崽子。”
“老二还是太急了。”
“当年完颜烈也跟朕一样,借助了同舟会的力量登上的皇位。”
“现在老二却是挑起了金国内乱。”
“而且沈炼来报,幽州大旱,民怨四起,已经有地方的守军发生了哗变。”
“这是世家跟同舟会的报复,也是警告。”
“你像齐王,他表面修仙问道,甚至跟这同舟会的圣主狼狈为奸。”
“可这些年,齐国征伐的国家可不在少数,只是他的那些银子全部藏在了海上。”
“所以,朕倒是希望老二像之前那样!”
听着武帝这话,王允是白眼直翻。
之前骂秦云废物的可是陛下您啊,现在又觉得他太激进了。
“陛下,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幽州那边,让老二自己想办法解决。”
“另外下一道旨意,同时在明报上刊登一篇文章,就说朕打算开一条运河。”
“用以贯穿南北,届时地方将不会受到干旱之苦。”
“另外打算从全国各地抽调十万民夫来开凿运河。”
武帝坐在龙椅上,一边用手敲着御案,一边吩咐道。
“陛下,这?”
一听武帝这话,王允立刻脸色大变。
“陛下,十万民夫这起码得上百万两的银子。”
“幽州一旦发生民变,朝廷便要派兵镇压,这旱灾也得赈灾,可这运河,却不是一年半载能修完的。”
“说不好,这便是个无底洞,咱们说不得会被拖垮。”
听他这么说,武帝脸上却是露出了一抹笑容。
“王爱卿啊,你能想到的事,同舟会的人会想不到?”
“陛下,您的意思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下王允也反应了过来。
“王爱卿,你觉得治国最重要的是什么?”
武帝又换了个话题。
“仁政!”
“老臣觉得百姓们最在乎的是有没有饭吃。”
王允双手抱拳躬身说道。
“知道为什么那些读书人要把士农工商里的士和商,一个放在最前,一个放在最后吗?”
武帝又继续问。
“老臣不知。”王允低着脑袋,也不知想些什么。
“这士就是世家,如果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噱头,你觉得还会有人愿意跟随世家吗?”
“至于商那就更简单了,因为历朝历代,最赚钱的就是商人。”
“只有把他们的地位无限放低,甚至与贱籍相仿,才不会有人去同商人争利。”
“也就是大臣们常常说,皇族,哼,不得与民争利。”
“可事实呢?”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哪个家里没有产业。”
“开酒楼的,开青楼的,贩茶叶的,贩丝绸的,甚至开矿的,那也比比皆是。”
“因为只有商人是贱籍,这税才能少交,甚至不交。”
“那这些钱,自然就进了世家,跟你们这些大人的口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