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位置荒凉。
再往前有羌,月氏以及乌孙几个部落。
这几个部落之前被秦国收拾过。
后来就老实了。
而且这里有一处天然要塞,叫做大散关。
虽然不及函谷关,但要抵御外敌不难。
亚历山大大帝对这处关隘发起了几次进攻,都未能攻破。
而因为有这处关隘的存在,秦国留守此处的守军并不多。
守城有余,反攻不足。
而且让守城将士们最为琢磨不定的便是,敌方每次进攻都只有三四万人。
他们担心对方的大部队在后方埋伏,因此不敢深追。
若是中了埋伏丢掉这大散关,被外敌深入秦国腹地,他们将是秦国的罪人!
范季到来之后,先是观察了一下战场上遗留下来的痕迹。
最后发现对方排兵布阵的方式与他想象中的相差甚远。
第一,对方也有骑兵,但是数量并不多。
根据马蹄的痕迹推算,数量也就在千余骑左右。
这么点数量,还比不上秦国的一支骑兵先锋队。
第二,对方的阵型变动不大。
要知道,战场上的局面可谓是瞬息万变。
不同的兵种与兵种之间能够组成多种配合,更有上百种不同的进攻方式。
比如说骑兵与破甲兵的配合。
弓箭手与步兵的配合。
这要根据对方的阵型和兵种来进行灵活组合。
但是范季观察战场痕迹之后却发现,对方的兵种似乎比较单一。
问过大散关的守军之后,他们所说的与他猜测的如出一辙!
对方除了有少余掠阵的骑兵外,最多的就是那三四万长矛兵。
除此之外,并未见他们派出其他兵种。
这也是守军们在击退敌军后不敢深追的原因。
对方主力大军并未现身,这么明显的请君入瓮之计,他们岂会这么容易上当?
不日之后,王贲与李信分别率领两路大军赶到。
同一天,远在北境的韩信日夜兼程的赶来。
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虽然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却足以改变一个人。
如今的韩信比起在农家与范季初见时看上去要更加沉稳。
“属下韩信,拜见国师!”
一见到范季,韩信便快步上前。
二话不说就是一个大礼磕了下去。
如果自己是一匹千里良驹,那么范季便是他的伯乐!
此等知遇之恩,如同再造!
所以韩信自称的是属下,而非末将!
因为在他心里,他觉得自己是国师的属下!
而且他还意识到了一点。
那就是自己真正可以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不然为什么朝中有那么多将领在,范季偏偏把他这个边境小吏这么大老远的调过来?
现在机会给他了,至于能不能把握住。
就要看韩信自己了!
范季正在和王贲与李信等将领们商讨战术,看了眼风尘仆仆赶来的韩信过挥了挥手。
“起来吧,先去休整休整。”
从北境赶过来可比从咸阳到这里要远的多。
韩信还能这么快赶到,一路上估计除了换马睡觉,连饭都是在马背上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