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攻伐淮南?更是别想!
以现在各方诸侯的底蕴,想要发动大规模战役,粮场必须在临近前线不远的地区,否则从大后方运粮?一石运到前线变三斗,耗不起!
仅有大半个徐州的刘备,更是几乎全境受灾,不过……刘备亲自到各郡各县、走访乡间,到一地哭一地,不知是不是巧合,竟是经常在其所过之处出现降雨,仿佛老天爷都被他拧出几滴水,倒是能救个急。
只是仅此而已的话,能有丰年三成的收成就不错,基本也可以绝了进攻淮南的心思。
反而白图在江东淮南,持续的救助着百姓,连淮南县城中的居民,也已经开始出现外逃,眼看春天都要过去,春耕都已经无望的时候,甚至开始有几个淮南的小豪族,都拖家带口的投奔江东!
建安三年四月,陈宫亲自坐镇,带着一些“大家伙”,从瓜洲……来到了广陵城下。
第一百六十四章 送粮
且说广陵太守舒邵,数月前在广陵城中,开仓放粮、救济了不少灾民,有效的遏制了人口向江东迁徙。
然而这种违背袁术军令,私自开仓的行为,却令其被加罪、免职押送回了寿春。
幸好舒邵还算是有些辩才,见到袁术之后,马上请罪,并且明言道:“罪臣知道陛下会怪罪我,只是想要用我的一条命,来救百姓于涂炭而已!”
也幸好袁术身边,还有杨弘、阎象这样的贤能,虽然在袁术称帝之后,阎象就一直称病,连袁术封的官职,硬按在他头上的,但至少还有杨弘……
在杨弘不断隐蔽的为其打眼色之后,袁术勉强压制下了怒火,假笑道:“仲应,你的意思,朕自然明白,但是你难道不愿意与朕共享你的名声吗?”
于是舒邵得以免于一死,而且……擅自开仓还成了奉命救灾,只是这位“立了大功”的舒邵,之后只是在大仲朝廷中任个闲职,而广陵太守换成了袁涣。
袁涣也姓袁,但并不是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而是陈郡袁氏的人。
当然,陈郡袁氏的确和汝南袁氏沾些亲——陈郡袁氏乃是袁氏之源头,算起来汝南袁氏其实是在百年前,才从陈郡袁氏分出的“旁支”。
别看袁术动辄认“舜”当祖宗,“袁氏”的祖宗也的确是舜,不过“汝南袁氏”的话,其实也就是一百年出头的历史。
只是百年间气势极旺,百年前汝南袁氏的“二代目”袁安,因为下雪天在家里冻着不出门、也不找人帮忙,被洛阳令惊呼“人才啊”,之后举了孝廉,至此袁氏的仕途一发不可收拾,百年间出了五位三公级的大员,而且是连续四代、三公不绝……
煊赫程度,还要超过千年历史的陈郡袁氏,不过相比之下,陈郡袁氏比现在亲自下场争霸天下的汝南袁氏,更像是“世家”。
毕竟汝南袁氏在袁绍、袁术败亡后,便销声匿迹,后世东晋、南朝历代,与王、谢、萧并称的“袁氏”,便是陈郡袁氏侨居。
袁涣一开始投奔袁术的时候,也是想尽心辅佐他,将来袁术显贵后,对自己、对陈郡袁氏也都有好处。
不过没几年,就发现了袁术的不靠谱,现在居然还一步登天的做了仲家皇帝……
袁涣当时可真怕袁术一拍大腿,将陈郡袁氏认作皇亲国戚。
还好袁术从一开始,就没将陈郡袁氏当回事儿,之后……袁涣的心理就有些复杂。
被委任为广陵太守之后,袁涣深感队伍不好带的——毕竟前任太守,可是冒死开仓救民,之后被带走问罪的。
有这个榜样在前面,袁涣不开仓、显得不仗义,开仓……袁涣还没活够!
明知道前任是私自开仓才被明升暗降,袁涣再故意开仓,怕是能获得袁术的双倍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