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经常将统帅雍凉之地兵马的将军,封为“征西将军”,在卫将军之下、镇西将军之上。
曹操早年的时候,梦想就是做征西将军……
虽说不如大将军、车骑将军,但却与关中这目的地正应景。
而且杨奉也不至于因此而对张燕有什么意见,毕竟杨奉因为护送汉帝东归有功,直接被封了车骑将军——当然,只有一个名头。
刘协当时对要拉拢的“功臣”,早就已经放卫星式的封官,放在十几年前,皇甫嵩最巅峰的时候,也只是左车骑将军!
张燕听了司马懿的解释,觉得自己比杨奉的官小,有些别扭,不过因为征西将军,倒是刚好对应雍凉之地,最终张燕还是接受了司马懿的意见。
刚好此时张燕还没过洛阳,直接派人往东,向许都送信——上表自己为征西将军。
这也是司马懿教他的,此时张燕要去关中,曹操不会不同意。
至于其他各部的渠帅,张燕也都各封杂号将军,并且向各部许诺,进入关中之地后,大家都有良田可分,并且也不忘了诋毁曹操透支中原人力、甚至强行抽丁战将的行为!
并且继续沿途裹挟百姓,一时间止住了队伍“瘦身”的情况……
洛阳的守将,韩福、孟坦也不敢露头,一路几乎是白放黑山军过去。
最终在建安六年七月,张燕的先头部队,就已经在弘农郡与杨奉汇合,黑山军……正式完成迁徙,离开河北,介入到关中之争中!
第三百二十九章 征西大将军
洛阳作为故都,原本也在行政划分上,与其他州郡不同,是司隶校尉部、荷兰尹的治所,司隶校尉部,也就是俗称的“司州”,不过实际上朝廷没有司州的说法,更没有司州刺史,以前这是天子脚下,不需要再安排刺史。
而洛阳再往西,北面是河东郡、南面是弘农郡,而再往西,就是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这三辅之地。
前汉的故都长安,就是京兆尹的中心,前几年改名“潼关”、曾经的“桃林塞”,正是京兆尹的东大门。
三辅之地,也叫三秦之地——顾名思义,当初秦国起家的地方,在项羽时期被分封给了三位秦国的降将,故称三秦。
还有关西、关中两种说法,实际上关西与关中,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关西指得是函谷关以西,而关中则是函谷关加上散关、武关、萧关围起来的一块。
而此时函谷关已废,以潼关代之。
无论如何,关西并不是关中的西侧,而是关中加上陇右一带,而陇右大体可以看做是凉州东部——不算河西走廊和西边临近西域一代,挨着关中的这一块。
仅说关中,有肥沃、易于耕种的关中平原,曾经的八百里秦川。
不仅有秦国时期修凿的郑国渠,还有汉时所修的,郑国渠以北的六辅渠、郑国渠以南的白渠,以及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龙首渠……
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与西川、南阳并为水利灌溉最发达的地区。
然而现在……经历了太多的战乱与苛待,关中千里无鸡鸣,土地荒废、渠道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