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图有底气慢慢来,不需要透支人性来作为发展的推动力。
人类最好的伙伴,除了科技,也还有人文道德的光辉,尤其是在科技爆发期之后——白图硬盘里的技术,终有用完的一天,而且哪怕是后世的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速度也会渐渐趋于平缓,等待下一个“大爆炸”。
对于现在的楚国来说,白图并不认为伤害民众的道德感,来换取发展是什么好事。
楚国现在限制民间团体加入开拓的条件,只鼓励向总督府辖制范围内移民,名义上是对楚国民众的保护,不过实际上是对海外人种的保护,本质上则是对初兴的“楚学”的保护。
白图也相信,等“楚学”真正在人心中站稳跟脚之后,也将在人文层面保护楚国。
远离楚国本土、尤其是远离总督府直辖范围之后,“楚学”的约束,甚至更强于“楚律”的约束……
当然,对于甘宁的奢华,白图也没有刻意制止,毕竟甘宁的荣耀是他应得的,而且楚国只是抑制、批判海外扩张的掠夺性,但却鼓励消费、鼓励为了自己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而不是一味提倡节俭。
看不惯甘宁这幅做派的人有很多,不过却都奈何不了他,而且现在讨好他的人更多。
白图也早就在金陵城外等他回来……
这是每次例行的对归来海军将士的欢迎,而且现在白图也已经学聪明,只在金陵“城”,也就是一环等他。
在此之前,从港口到工坊区,甘宁可以肆意炫富,而不用担心盖过白图的风头。
当然,实际上甘宁也从未有过这种担心,所以才愿意为楚国,每年大半时间都在海上,反而是白图在为了“避开”甘宁的风头,而主动避免和他抢镜。
第四百五十七章 评测
“弩枪之争”的最终试验场,就在工部的大本营——工口城内!
枢密院一共决定出二十位评测者,负责这次评定,其中大部分是枢密院供职的将军,也有几位特殊的评测者,像是陈宫、法正,理论上并不在枢密院就职,但对于战略决策、战术指挥也很在行的谋臣,也被邀请评测。
加上五位殿阁大学士,还有白图本人,这二十六人就是最终结束“弩枪之争”、决定楚国在军械上,日后发展方向的评测团队!
因为临近年关,被枢密院邀请参加评测的将领,大多都顺势被以“回京述职”的理由,被调了回来。
对于绝大多数评测者来说,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进入工口城——楚国最神秘的所在……之一。
哪怕现在大部分保密工坊,都迁到了夷州,不过工口城有着大量的技术骨干,且承担着大部分机密工程的设计与实验任务。
对于急匆匆被叫回来,参加试验军械的评测,大部分人显得有些摸不清头脑,但是……心中却也有隐隐的自豪感。
除了殿阁大学士和白图本人,一共只有二十人有此资格——仅此一点,就足以令人心生感怀。
其中官职最低的,当属法正和黄忠。
法正是因为资历尚浅,受重用但无重职,但谁都知道,等个三五年后,他的同僚或许还原地不动,但法正一定能扶摇直上,甚至将来有入阁的希望。
至于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