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楚国的第二届科举,交州也再次传递了关键信号——士匡入楚国,参加科举。
士匡是交州的二号人物“士壹”的嫡长子,今年也已经快三十,在科举中算是年纪偏大的。
作为士氏的核心成员之一,士匡自然早就在交州出仕,甚至还是太守——虽然郡内户籍上的人口没有一个县多,但大小也算个太守。
士匡来到楚国,参加科举,本来也不在于他能力有多强,而是为了表明士氏的态度!
虽然这位名义上当过太守,但白图十分担心他会落榜——彻底落榜倒是不至于,不过以士匡的身份来说,进不了金榜就不大好看……
如果他真有太守之才,进金榜倒是没什么问题,毕竟只是选官的科举。
不过问题是交州的太守,在治理上是很粗放的,本身在籍的汉民就很少,对南越百族的人,一般也都是引导、自治为主。
也就是靠恩威并重,来令百族部落年年上供……士氏在交州算是教化有功,不过距离“汉化百族”也还很远,也并不像楚国,直接有在山越、五溪筑城的魄力。
用楚国的标准衡量,这种太守就没有一项是合格的,能连任到第二年,都得把吏部尚书牵累落马……
而且在历史上,士匡不仅没什么施展才能的机会,在士氏归降孙权后,与他爹一起到建邺做了质子,并且……对时局的敏感性极差。
他堂兄士徽叛乱后,士匡也是信了平叛将领吕岱的邪,真的萌萌的去劝降,结果成功之后,士徽一族被灭,士匡父子也都被贬为庶人……
为此白图专门叮嘱礼部,提前派人探了探士匡的底——还好,虽说乏善可陈,但毕竟有治理经验,这在科举的士子中属于很大的优势,并且最重要的是,士氏不愧是诗书传家,在经义方面,士匡的根底很扎实。
稍微让礼部放放水,让士匡甲榜登科并不难!
毕竟是士氏为了表达臣服而来,白图也不能不给人家面子……
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届科举
十一月十五,又到了科举放榜的日子。
加之又是十五沐休的时候,金陵许多普通百姓,也都来围观“金榜题名”。
虽说科举发三榜,但大家最为关注的,自然还是最精华的“金榜”。
第二届科举,没有了第一届时的泄洪效应,金榜含金量略微下降,不过参加人数却大幅提升……
毕竟对于荆扬两州的士子来说,真正有才华的,在三年前就已经参加了第一届科举。
第二届……大多是上一届落榜,或者说是成绩不理想的,以及楚国之外,受到第一届科举鼓舞,或是受到楚国日益增强的国力、楚学的吸引,赶赴楚国谋个出身!
像是法正、诸葛瑾这种水平的顶级人才,在第一届的时候,会为了噱头、为了捧场,而出现在科举中,在第二届并没有出现这种级别的人才。
不过即便如此,依旧涌现出了不少民间豪雄,不乏令白图眼熟的名字……
像是诸葛瑾、诸葛亮的胞弟“诸葛均”;益州出身,在荆州游学,被司马徽推荐来科举的“尹默”;马良的弟弟,马氏五常中的五弟“马谡”;出身淮南,历史上做到曹魏三公的“蒋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