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晨钟暮鼓(2 / 2)

温南菀景北萧小说长相忆 璇筱兮 1789 字 7个月前

所有的事情串起来,足够证明就是魏瑾菱害死了杨落尘。

今日抓秋月说是要去审问,其实就是在敲山震虎,让魏瑾菱自已看着办。

因为就算没有秋月的证词,景北潇的人已经收到了所有的人证物证。就在调查此事的同时,他们竟还意外发现,当初柳若慈的难产而亡,也与魏瑾菱脱不开干系。

这么多条人命在手,温澈定不会留下魏瑾菱。

至于陈珠儿和温睿的脏事,都不用给芸娘用刑,像他们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忠仆。

总之今日去温公府算账,并非他二人应邀前去,而是很早之前就准备妥当,搜集了魏瑾菱等人害人的证据。

南菀要的,就是要在他们最得意的时候高高摔下,要让他们知道自已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h3class=

"sigil_not_in_toc

"2

h3

马车最后停在了萧山脚下,这是景北潇的意思。

他们将杨落尘的灵位带出来,本是希望日后带回金州,同杨啸的灵位放到一起,供奉在虎啸楼的灵堂。

但是眼下他们还有要事处理,一时半会回不去。

景北潇便提议,把杨落尘的灵位放到清元寺,让寺中的僧人替杨落尘诵经祈福,早日往生极乐。

景北潇将南菀从马车上抱了下来,宠溺地摸了摸南菀的头,笑道:“夫人还没有看过春日里萧山的景色吧。”

泪眼朦胧,听着景北潇的话,南菀的眼前却是一片模糊。

这一路上,南菀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不知为何,幼时的种种全都浮现在眼前。

曾经温澈也是疼爱过她的,抱过她、哄过她、亲昵地唤她菀儿。

但自从弟弟出生后,发现南苏是个痴呆小儿,整座拂柳阁的人都受到了温府的冷眼,就好像拂柳阁的人犯了多么大的罪似的。

回想起这一切,南菀只觉得心如刀割。若是温澈不要那么在意自已能不能生出儿子的名声,若是温澈能好好爱护母亲、弟弟,还有她,那么如今这一切会不会又是另一番场景。

南菀用袖子擦了擦眼睛,不再回忆过往。漫山遍野的鲜花绽放,处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模样,立即展现在眼前,南菀的心也跟着干净、安宁了下来。

放眼望去,高耸的萧山在绿色的包裹下,如同一个力壮的青年,矗立在此处,镇守着元京的安宁。

云雾缭绕间,又仿佛诉说着不为人知的传说,伴随着经文的吟唱,娓娓道来。

上一回来到萧山,还是为了给景丛瑶找连翘熬药,那时还是冬天,银装素裹,是另一番景象。

今日再见萧山,人的心情就如同萧山上生机盎然的景色一样,一切重新开始。

心中的阴郁也一散而尽,景北潇冲着南菀伸出手来,与其携手共进,往清元寺走去。

h3class=

"sigil_not_in_toc

"3

h3

不得不说,这一路风光大好,南菀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白武先行一步,替他们安排。

住持玄清大师立即率一众僧侣在门前相迎。

无论是已经过世的宁安公主,还是如今的侯府,都一直在供养寺院,今日小侯爷景北潇带夫人前来,玄清大师自是欢迎的。

看到玄清大师已经站在门前等候,景北潇和南菀加快了脚步,走了上去。

二人一同行礼,“见过玄清大师。”

玄清大师和众僧侣们双手合十,回礼道:“小侯爷与夫人舟车劳顿,一路辛苦了。”

看来玄清大师也是听闻他们昨日才刚到元京,看着玄清大师慈眉善目的面庞,景北潇夫妇心也逐渐从方才温公府的混乱中抽离出来。这时玄清大师目光移到南菀的身上,诚然地看向她,笑道:“看来夫人的执念已经消散,此时感觉如何?”

南菀心头一惊,当即躬身答道:“感谢大师点化,南菀心中……松快了许多。”

景北潇有些疑惑,不知这玄清大师何时点化过南菀。

回想起来,当初魏瑾菱在清元寺中举办法会,请来了元京城的所有官眷。

而南菀以江逸堂表妹的身份,跟着江夫人也来到了法会。

那时玄清大师冲着所有人说过一句话: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

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人往往就败在执念之上。

玄清大师说这句话的时候,正巧迎上了南菀的目光。

当时南菀有种玄清大师是说给她听的错觉,今日玄清大师这般问,南菀心中不由得佩服起来。

原来那时候玄清大师就看到了她心中的仇恨,特意说了这样一句话,希望南菀能早日摆脱执念的束缚。

看到此刻的南菀的确面相红润,眉间的戾气也消失不散,玄清大师微微颔首,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还望小侯爷与夫人,多知足,才长乐。”

景北潇微微皱眉,觉得有趣:“大师您这是已经参透佛学,开始研究道家的言论了。”

因为玄清大师方才所言,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此话一出,不就正巧证实了杨啸在创建虎啸楼上,以及南菀在解决温公府这些事中,做到野心不要太大,欲望不要太多,得过且过,莫要不知足的道理吗?

玄清大师双手合十,恭敬一礼,“佛家讲的是因果,道家讲的是无为,万事万物,顺其自然,一切皆有因果,佛道都是一样的。”

南菀和景北潇的脸色都微微一变,不再与玄清大师多言语,跟着僧人往寺中走去。

因为,道家的“无为”,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希望君主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君主违反“天时、地性、人心”,不能仅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既是对君王的告诫,而玄清大师今日对景北潇提起,那么……玄清大师又看出了什么呢……

r

body

r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