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卿平身。”
元武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语气虽平和,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百官齐声应答,“谢陛下隆恩!”
随后纷纷起立,恭敬地垂手而立,静待天子的进一步指示。
元武帝微微颔首,对百官们依旧恪守旧制与礼仪表示满意。
这不仅彰显了他统治地位的稳固,更体现了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
他缓缓转向始终追随在侧的忠臣乾程烨,沉声下令:“乾爱卿,即刻传旨召镇国将军入京,朕要亲自检阅军队,考察我国将士的勇武之气。”
乾程烨躬身领旨,“臣遵旨!”
他的面容坚定而忠诚,深知元武帝的命令重于泰山,不容有失。
紧接着,元武帝的目光又转向新任的陈尚书。
这位年轻官员虽初入官场,却已展露出卓越的才华与决心。
“陈爱卿,户部务必精心筹措千万兵马的粮草军饷,确保军需无缺。”
元武帝的语气虽淡然,但陈尚书却感受到了其中的分量与重任。
“臣遵旨!”
陈尚书毫不犹豫地回应道。
然而,他内心却难免生出疑惑。
他鼓起勇气,试探着询问:“陛下,如今我国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不知为何还需筹备如此庞大的军需?”
他的声音虽低微,却流露出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关切。
其他官员听闻此问,都不由自主地微微挪步,与陈尚书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他们深知元武帝的性情与执政风格,他并不十分看重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元武帝的治下,百官们更像是执行命令的工具,而非充满情感与思想的个体。
元武帝,这位一代雄主,凭借他的铁腕统治与严明的宫廷法度,树立起了威震四方的皇权。
这些法度绝非纸上谈兵,而是由那些敢于挑战皇权、悖逆圣旨者的鲜血与头颅所铸就。
每一次的严厉惩处,都是对皇权至高无上的重申,令百官肃然起敬,皇权的根基也因此更加坚不可摧。
时光匆匆,即使是英武非凡的元武帝,也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
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的生命之火逐渐黯淡。
朝廷众臣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他们行事愈发谨小慎微,唯恐一时的疏忽或过失触怒了这位威严的君王,从而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身家性命。
陈尚书,这位青年才俊,在政坛上虽崭露头角,但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漩涡中,他仍显得略显稚嫩。
他所提出的关于军需筹备的疑虑,虽出于对国家社稷的深切关怀,但在这个异常敏感而微妙的时期,他的问题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隐约有冒犯天威之嫌。
元武帝的声音骤然变得低沉而威严,他冷冷地瞥了陈尚书一眼,沉声说道:“陈爱卿,你只需尽心竭力处理好户部的事务即可,其他事务,无需你过多操心。”
陈尚书感受到了皇帝言语中的不悦与冷漠,他立刻躬身领命,不敢再有任何非分之想。
元武帝并未因陈尚书的不合时宜之问而深究。
于是,他继续有条不紊地按照既定计划点名安排阅兵和战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