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现在一些女星,为了有流量,啥都可以露。
从茶楼里出来,朱允熥径直去找陶成道。
“陶大人,我交给你们的东西一定要加紧做,不要怕花钱,哪怕是集中所有的工匠。”
“制出来一批,就先存放到我的后院,到时自然会有人取走。”
陶成道说道:“吴王,吹针、弩箭已经可以量产。您交待的地雷,已经制作出触发式地雷。”
地雷的制作进程不出朱允熥所料。
对于火药的运用,从宋代就开始了,经过元再到明,火药已经很成熟了。
在金军进攻陕州时,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
到十五世纪的明朝,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的地雷——炸炮。
明代的焦玉所著《火龙经》记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炸炮”不仅是最早的压发地雷,还与现代的“连环雷”相似。
到十六世纪末,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地雷。
当敌人踏动机索时,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钢轮发火装置提高了地雷发火时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时的地雷造价昂贵,危险性较大。
主要原因是标准化不够,标准化不够就导致质量参差不齐、危险性增大。
同时,标准化不够也导致了产量的局限。
朱允熥交给陶成道的制作地雷的方法,都有清晰的操作流程,以及各种材质的形制、大小、剂量。
这对于火器专家陶成道来讲,并不是难事。
难点在于标准的控制。
制作地雷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在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农民大字不识几个,只要有人指导,照样会制作地雷。
“太好了,其他的继续研制。地雷的制作有一定危险性。”
“制作好的地雷就不要往我的院子里运了,你就放在夫子庙那个地方吧。”
“陶大人,这次要完成陛下交待的任务,地雷是重要武器。”
“能制出多少就制出多少。等到夫子庙的地雷不再减少,就不用制作了。把精力用在研究其他项目上。”
朱允熥十分高兴。
只要地雷能量产,能大量供应,自己有信心干掉蒙元在西域的残余势力。
回到小院,发现门口站着两名锦衣卫。
进到院子,就见朱元璋靠在沙发上,惬意地往嘴里放着兰花豆。
「老朱,又来了!」
「去嘉峪关之前,有多少事情要准备呀,老朱,你烦不烦?」
又是三孙的吐槽!朱元璋就当没听到,笑意盈盈说道:“允熥,你是不是该动身了?”
「这次,老朱倒是急了。」
「难道说嘉峪关那里顶不住了?」
「肃王六万人马,居然顶不住一万余人的攻击?」
「不是肃王不能打,而是肃王不想打。」
「因为嘉峪关是我的封地,肃王也不想派太多兵马!」
「肃王现在肯定是巴巴地盼着我去呢,我一去,他就有顶雷的了。」
朱元璋听到此,马上想到了这种可能:肃王的兵马不会听命于咱三孙!
要不是听到三孙的心声,咱根本想不到这一点。
随即,心中已有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