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4章
燕京大学医学影像楼被李向南个人承包了!
这个重磅消息,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型炸弹,一时间便在燕京城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去年小岗村的十八户农民,在一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白纸上签下自己的大名按下了红手印,决定大包干。
没想到这才过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李向南作为个人,就已然将一座小型医院给承包了下来!
同样是个人责任制,同样与生产队的承包类似,个人对组织负责,个人承担影像楼的盈亏损失,个人对集体负责。
这样的先例,无异于给思想还未开化的大众带去了新的思潮,直接掀起了关于个人承包这种新形势的热烈讨论!
大街小巷,但凡能够接触到报纸、广播的人们,无不在讨论李向南的这种大胆创新和另辟蹊径。
市井小巷里流传着李向南的传说。
学术界教育界文联界也为这位新兴学子的开创精神而感到震惊。
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也都开始思考李向南这种个人承包模式的可复制性。
而这位刚刚前往了中南海参加某次会议,如此短的时间再度大放异彩的李向南,更是在卫生部、能源部、交通部、教育部内产生了巨大的涟漪反应,许多只闻其名未见其面的官员们对于这个后起之秀更是表达了巨大的关注和兴趣。
李向南出名了!
以至于才在燕京晚报的报纸报道这事儿的第三天,就有许多人蜂拥而至,来到影像楼向他请教个人承包的细节和注意事项,取经学习。
就算是瞧个热闹,也有不少人在影像楼前驻足良久,热切讨论,甚至合影留念,表示自己跟这个时代的先进青年有过近距离的接触。
社会效应能巨大到这个地步,还真是李向南没预料到的。
看着办公室、走廊里进进出出连带着这些教育部、卫生部正在核算、清点设备的工作人员,都能感受到被人关注的骄傲。
“啧,小李,你瞧瞧你这马上真成名人了!我刚进来,那边有个姑娘问我是不是李向南,还要跟我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