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宸在北境开学堂,皇帝就在盛华区试点。
兄弟两人一明一暗,同时开了学堂。
只是盛华区的学堂明面上要交钱,不过一年才一百文学费,哪怕最普通的百姓也能交得起。
孩子们在学堂学了字后,就回去教家人。家人年纪大了,学得慢孩子们也不急,因为先生说了,一天认一个字,一年就能认三百多个字了。
有先生的引导,盛华区除少数实在没天赋的人,大多数都认得几百个常用字了。
盛华区的和北境的成功,说明这样的办法是可行的。
本来那些送去的学堂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想多认几个字,出来后好找工作。因为不追求科举,所以他们学起来也比较容易。
四书五经这些比较难懂,只有追求科举的人才会学它们。
其他人学习常用字就可以了,年纪大天赋又不错的一两年就能从学堂出来。当然也有可能留下继续学习,参加科举。
这些都取决于学生和学生的家庭,学堂不勉强。
年纪小的孩子,可以在学堂多学几年,等出来可以做个账房先生,也可以去乡村当个教人识字的小先生。
看,读多点书,识多点字,出来后真的不怕没有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
谁不知道读书识字好,只是以前大家都没有机会,也没有余钱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学。
而秦宸和皇帝开的学堂,却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一个往上爬的机会。
从此以后,他们也有了希望。
所以秦宸才要开启民智,以后大秦就有数不清的人才可用。
天才并不少,可有无数的天才被家庭所累,埋没在了普通人中间。
而学堂的开设,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学堂不需要交学费,书本也可以看情况买。
学堂有基本的书籍在上课时借用,学生可以买笔黑纸借书抄下来,这样不用买也有书籍可用了。
大秦的书籍,因为近百年对活字印刷的发展,书籍已经比前朝便宜了很多,一本普通的启蒙书籍才几十文,四书五经全套下来也不过二两银子。
只要一个家庭攒一两年,就能买下全套的四书五经,这可比前朝容易多了。
笔墨纸砚比前朝便宜,因为大秦的手工业很发达,这些都已经实现了量产,因此最便宜的笔墨纸,普通的百姓也能用得起。
发达的手工业,为大秦创造了许多工作岗位。以大秦一国肯定是消化不掉这么多工业品的,所以许多东西直接外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