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个好皇帝。可是这种事情主动去做的时候,果然就是作秀吧?这真的是让陈协每回去做的时候,都觉得非常不自在!
算了,毕竟是为了对付魏国,对付曹操,这一点小不自在就忍了吧。叹着气这样想着,陈协还是拿起了桌上诗词,说道:“去拿给刘修吧。”
第97章
“殿下,大汉的皇帝又传来了一首诗词,是其去往治水的途中所做……”
“把诗放在这里,然后把新的这首诗词给禁掉。汉帝的一首诗词,都不许在魏国流通。”
又一次的,大汉那边传来了那位陛下新的诗词,曹丕熟练的下达了命令,继续在自己的父皇不在的时候监国批改奏折,就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会引起人注意的消息一样。可是等那个侍卫走了之后,他批改了几个奏折之后,却偷偷露出了犹豫的神情,然后终究还是忍不住把那首诗拿了起来,放在眼前观看。
紧接着,他忍不住就感叹了一声:“好诗!”
曹操一家除了在权谋之上引人称赞以外,在文学造诣上面,也是被历史认证了的厉害,曹丕更是几乎和宋朝的“三苏”能相提并论的“三曹”之一,自然能够鉴别出一首诗词好坏。所以哪怕现在大汉的皇帝是他们的敌人,这句称赞曹丕也不得不说出口!
不如说哪怕魏国其实也已经发现了陈协这几年写的诗词对他们有些不利,容易动摇人心,所以将其下令为禁书,但其实曹操等人自己都在暗中偷偷的收集陈协写的诗词,然后暗中观摩感叹一番。那些跟随他们的世家们,也有类似的举动。在那些诗词本身就很好的情况下,禁果然是禁不掉的。
可是哪怕是知道这样的现象,他们禁令还是要下的。毕竟这些诗词的威力,以及那位汉帝这些年来的举动,确实太容易拉拢人心了,果然是一位圣明之主。若不是那位汉帝是他们曹家的敌人的话,其实曹丕也是非常欣赏对方的呢。
不过曹丕看见这首诗的时候,却忍不住想,虽然那位汉帝很厉害,但是他们曹家其实也不差吧?
若是比文学,在这几年曹操父子等人也不停的写诗词,而显然,其实在世家之中他们的诗词要更受欢迎一些。毕竟相比起陈协近几年有些朴素的诗词,他们那些华丽的辞赋要更合那些世家的胃口。甚至通过这样的办法,那些世家好像确实减少了放在那些诗词的目光,魏国的舆论似乎被控制住了呢。
若是比治国,虽然这几年大汉的改革轰轰烈烈,除了三省六部以外,还推出了科举制来收集天下英才,可是魏国也不甘落后,推出了九品中正制,在人才方面也是源源不断!甚至曹丕私心里觉得,九品中正制要更好一些!他们得到的都是世家的人才,哪像汉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寒门!
又或者比发展,比这些年汉帝提高了“工”的地位之后,在那些更新换代的工具推动之下,民众生活水平的进步,他们魏国也不是没有大匠!汉帝有工部,他们魏国也有千机营,有着马钧!在这些事情上面,他们也总是能够很快追赶上大汉的新发明!
这种情况下,就算对方是圣明之主又如何呢?我曹家不比刘家差!抱着这样的信念,曹丕放下了手中的诗,随手拿起了自己手中的一个奏折。
然后,他刚刚才因为看到了一首好诗而有的好心情,顿时消失了。他皱着眉头有些迟疑:“……国库的钱又没了?又要请求加税?”
这种折子,在曹丕监国的期间,真的已经看过好几次了。不过也对,魏国这几年连连征战,是比较耗费钱粮。所以为了能够支持军队,这种事情总是时不时就要来上一次。
不过这大概也不需要那么在意吧?毕竟就算这几年年年加税,百姓的生活也好了很多。虽然因为北方的气候不太适合冬麦夏稻之法导致魏国的产粮没有大汉那边那么多,但是自从那些改良农具流传出来之后,魏国的粮食其实也有增产。
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加税也好像没有什么关系。毕竟他的父亲在前线打仗,他这个儿子怎么着也应该把后勤做好吧?曹丕这样想着,在奏折上盖上了自己的章。
……
“等等,官人,官人!我家中又添了小儿,多了一张嘴,这粮食不能拿去,不能拿去啊……”
“少废话!就知道你们藏了粮!朝廷说了今天开始要加一成税,所以你们把粮食拿来!”
哭喊声、求饶声、棒打声,不绝于耳。庞统坐在自家的茅草屋之中,缓缓闭上了眼睛,不忍去听。他多么想冲出去帮那些邻居啊!可是他只是一个读过书的士人罢了,哪能和那些官兵比呢?到时候不仅不能帮到人,还会自身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