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志刚作为指挥官,带着队伍训练,很多东西都拿不准。
这时候,并不只是因为杨威自己出现问题而吐槽,而是把平时自己琢磨的一些东西说出来,杨威要是反对,就说明他的考虑有些欠缺,还有问题。
此刻,杨威一句反对的话都没说。
那就说明,这没有问题……
“再往前一点,你就潜伏起来,作为狙击手为队伍提供支援,你觉得如何?”
贺志刚对杨威说道。
此刻,他已经有些后悔带着杨威来这边了。
麻痹的,指挥官不上前线,是有道理的。
体能不行,高强度的军事行动下,战术动作不到位,也不行。
“不,必须上山建立狙击阵地!狙击阵地架设在上面,才能提供有效的支援。”
杨威指着山脊上不远处的高地说道。
“而且,那上面不是狙击组就是机枪火力点,必须拔掉!要不然,进攻炮兵阵地时,敌人在上方对我们进行火力覆盖,咱们的进攻就黄了……”
杨威摇头。
跟着行动,他已经发现自己跟天天高强度训练的特种部队的差距。
“行,你带狙击组一起。”
贺志刚说道。
说是让杨威带一个狙击组,那是给杨威面子。
杨威没有反对。
贺志刚直接将郑保国跟另一名第三小队的狙击叫过来,让他们跟着杨威。
杨威很清楚自己的身手。
远距离狙击的精度应该问题不大。
可在跟敌人近身格斗时,完全是送菜。
由两名精锐狙击手跟杨威一起,组成一个三人狙击小组,不算太过分。
杨威根本就算不上狙击手,只是一个枪法准一点的神枪手,哪怕他的理论知识比真个特种部队的人都更深厚。
山脊上的高地,如果有机枪阵地,就必须占领,用特种部队随身携带的军刺无声地解决敌人,然后在战斗打响后掉头用机枪对下方进行火力压制。
贺志刚没有废话,带着莫海东的小队,沿着山脊线向下摸去。
他们的任务是正在建设的炮兵阵地。
另一个小队,这是向大梁村的村子聚居点摸去。
所有队伍,必须在凌晨4:45之前,袁景山的第一小队发起进攻前,潜伏到指定地点。
第一小队进攻后就会撤离,这两支小队不仅要阻断这边的部队支援戈索村,避免他们包袁景山小队的饺子,同时,还得为袁景山的第一小队提供火力支援。
时间渐渐过去……
各小队纷纷向目的地靠近,到达指定位置后,潜伏起来。
关注周围动静的同时,所有特战队员都已拉开了枪栓,做好了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
戈索村。
南侧。
袁景山的小队,按照队伍职责划分,以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组成的“四组一队”形成散兵线,分散开来,向前方村子缓缓地隐蔽靠近。
“四组一队”战术,原本是连级单位进攻的战术,最早由东北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的四平攻坚战创立,以四个组组成一个突击队。
在突击队中,各小组间通过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作用,形成统一作战系统。
产生的整体功效就是“1+1大于2”。
本来用于城市攻坚战,不过在特种部队作战的时候,各种战术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即使现在采用的“四组一队”战术,在必要时候,很快就会变成“三三制”,甚至,现在前进的队伍,都是融合了三三制战速。
为了出其不意,袁景山将猴子部队的进入路线作为进攻方向。
戈索村周边地形摸熟,在之前的侦察,就被袁景山小队摸熟,连哨岗位置也摸得差不多。
这一路行来,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狙击组,去解决东面岗哨,建立狙击阵地;火力组,占领九点钟方向的机枪阵地,一旦前面打响,就立即撤离……”
抵达村子后,尖兵警戒。
袁景山在一个隐蔽地点将小队成员集合在一起,开始分配具体作战任务。
他说的两个区域,小队成员都比较熟悉。
地势较高,视野开阔。
也是猴子安置的防御节点。
猴子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跟美军交火时,单兵作战也没吃太大的亏。
主要得益于战术以及阵地选择等,都是来源于PLA!
PLA陆军全世界第一。
这不是吹的。
而是从战场上打出来的!
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最后抗美援朝。
PLA打了几十年的仗。
尤其是每一次的战争都是装备不占据任何优势,反而跟敌人差距很大。
最终,积累了大量战斗经验。
阵地布置,也都是能发挥出装备的最大性能。
毕竟在根据地时期,得随时应付偷袭。
PLA在营地设置这方面,自然有着丰富的经验。
猴子师承PLA,又加上跟霉菌交战多年,没少吃霉菌特种部队的亏,在这方面,自然不会犯错。
要说毛熊顾问,这就扯淡了。
毛熊的战术,就是火力覆盖。
大炮轰一通,然后空中轰炸,空中梯队跟装甲集群掩护着地面部队平推。
猴子的营地,选择的位置,其实都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