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教导实在是微言大义,就算是方孝孺口中仍有不服,但其实早就已经被打动了。
“大师此言可谓是醍醐灌顶,不知您师从何人?”
如果按照方孝孺的想法,这位道衍大师肯定是某个深山古刹出来的,师从的一定是个得道的高僧。
但没想到,姚广孝的话,却让他有些大跌眼镜儿:“我只是一个挂单和尚,游历到朱家庄,和朱涛相谈甚欢,所以住下来教几天学生而已,这些就是我和朱涛谈话的时候他说的。”
这下子简直要震惊方孝孺的全家了,他没想到朱涛不仅是文采斐然,能够提出治国之道,并且受到朱元璋及各位皇子的重视。
在儒学的研究之上,朱涛不仅远远甩出自己十几条街,更是有了开宗立派的水平,这心学的致良知之说,完全能够得上宗师标准。
此时,方孝孺已经明白了,能在这里当一个私塾先生,有机会和朱涛朝夕相对,可真的是自己的幸运。
还好这个朱武太年轻,一直都说自己想要做个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不然的话,如果此人立于朝廷之上,那么内阁首辅这个位置是跑不了的。
至于文坛领袖和清流翘楚,对不起,自己看得比天还大的东西,说不准人家根本就看不上呢。
此时,姚广孝却看向了正在愣神的方孝孺,心中想道。
“眼前这个年轻人,应该也算是孺子可教的类型了,因为自己刚才说的那些东西,他虽然还没能够完全的消化,却已经明显的听懂了,这就说明,这个人算是有慧根的。”
毕竟,自己讲的这些,虽然是对于儒学的净化与升华,更是有开宗立派的资格,但在很多读书人的眼中,这就是异端学说,是无法接受的。
如果遇到激进点的儒家弟子,甚至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心学理论,恐怕斩首都不为过。
只有已经看透了儒学本质的读书人,才能够从这看似离经叛道的新学理论中,真正的体悟到道理。
不过,如果真的那样的话,这个人也就不是一般的读书人了,而是有着宗师的标准了。
换句话说,如果眼前这个方招财能够理解和接受心学,那么他就是能有这个潜质,也和心学里一切普通人都能称为圣人的说法呼应。
既然这个年轻人有这样的底子,自己就不妨再点拨他一下,也许,他就能成为自己造反时候的好帮手了?
想到这里,姚广孝自己也被这个大胆的想法给吓了一跳,如果朱涛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恐怕会惊掉下巴的吧。
虽然姚广孝也没有上帝视角,不知道历史会发生什么,可如果朱涛知道了,肯定会把大牙给笑歪了,鼓动朱棣造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竟然要拉着建文忠臣方孝孺一起造反,这不是搞笑界的先锋吗?
于是,他问方孝孺说:“不知道方先生心中的理想是什么,抱负又是什么?”
如果放在平时去问,方孝孺这位翰林学士肯定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那就是要济世救民,要让老百姓都有衣服穿,有饱饭吃。
可现在自己都沦落到当教书先生了,这样的大话就不说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