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对于降将与战俘的宽容善待,比之吐蕃严苛的军法要强上万倍不止——悉多于之所以投降,也正是这样一个原因。
吐蕃的军法之严苛,是天下闻名的。打了这样的大败仗,哪怕他悉多于出身豪门贵族自己也是国之止将,再哪怕他父亲是宰相哥哥是元帅,他这一回也是好则削职贬官再无出头之日,运气要是差一点,就是和这些俘虏们一起被深井活埋也有可能!
如此说来,能在长安留得性命享些富贵安宁,总比回到高原被宰了强。出于这样的心理,身为生死仇敌的悉多于与吐蕃骑兵,会投降也就不奇怪了。
拔除了悉多于这个“灵魂人物”,余下的两万多人马可就好收拾了。秦慕白命人仔细排查吐蕃降军将佐们的“政治背景”。凡是出身吐蕃豪门贵族的高级将佐,一概调走不留在这只军队中。反正秦慕白是关西道行军大总管,兰州大都督府治下数十座府兵军府,任何军府任何职位他都有权进行平级调动。
前后几天之内,秦慕白将六十多名吐蕃贵族将领先后给调走了,前往兰州各地州县的军府,担任校尉、旅帅之类的大小武官。到了这种地方,这些人孤掌难鸣手中更无大权,就算心怀异志想闹也闹腾不起来了。
如此一来,剩下的吐蕃降军将士之中,基本上全是贫苦穷奴与牧民,他们只是被趋使和奴役的苦命傀儡、战争机器。这样的人没有野心唯命是从,以前最大的愿望无非是能活得久一点,能打了胜仗得些赏赐,让日子过得稍微好一点。
秦慕白觉得,要收编这样的人已经很容易了。一个原则,善待即可。大唐本就是王道仁孝治国,怎么也比吐蕃的霸术暴刑要强上百倍,更能俘获人心。因此秦慕白也确信,假以时日,这些人一定不会后悔脱离吐蕃,成为一名“唐人”。
反过来,则不行。吐蕃人要想招降唐军,难上加难。因为吐蕃没有大唐这种折服人心的底蕴与魅力!——长安城里,十余万异邦外民,都努力想要获取常住资格、并以成为一名唐人而自豪,便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说之前收编高昌降兵那是生吞活剥,那么招降吐蕃降兵则是细嚼慢咽颇费了一番周折。但是,回报也是相当之丰厚的。吐蕃的降兵远比高昌兵马的战斗力更强,军事素养更高,甚至比回纥铁骑也要强上一个档次!
秦慕白的亲勋部队,在一个月之内由三万人,扩充到了八万之多!而且,全是清一色的精锐骑兵!
关西道前线大军区辖下原有“左右威卫”这两卫朝廷主力王师,大将军分别是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