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一下,满朝文武无人敢有异议,人人自危,惶恐不已。
督查司雷霆出击,江浙一带行省涉案人员无论大小,尽皆身首异处。
一场腥风血雨就此展开,这是继胡惟庸案后,大明帝国又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清洗。
历时两个月,行动波及甚广,六部之中尤以工部为甚,几乎经历了全面洗牌。
淮西势力诸多权贵家族也未能幸免,遭到抄家灭族的命运。
各地州府弥漫着恐慌情绪,连向来冷静旁观世事的赵行也为之震惊,深深感受到朱元璋的铁血手腕与坚决整肃的决心!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清洗导致朝廷官员严重短缺。
各州府政务运转面临崩溃,尤其是工部,从尚书到官员,多数被贬谪甚至诛杀,仅剩寥寥二十余人得以幸存。
朱元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若不迅速填补空缺,六部将无法正常运作,进而影响中央至地方的整体管理秩序。
藩王虽实力雄厚,但也离不开朝廷的有效管控。
如今早朝上,官员数量锐减过半,殿内稀疏的身影映衬出朱元璋阴沉的脸色。
这一日,早朝的时候,官员们焦急的提醒。
“皇上,现朝廷各部门均出现严重人力不足,六部无法正常履行职能!”
“各地州府事务积压如山,许多已拖延多日未处理,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各州府政务瘫痪。”
朱元璋深感无力,深知持续的大规模整肃已将大明推向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
尽管朱元璋一贯严惩贪腐官吏,但此刻也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大规模整肃造成的官员断层,不是短时间内通过科举选拔就能弥补!
特别是对于关乎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六部而言,一刻都不能停摆。
朱元璋必须立刻寻找合适人选,填补空缺,确保六部能够恢复正常运行,否则大明帝国将滑向混乱的深渊。
如今首要任务,无疑是迅速填补六部尚书的空缺,而余下官员任命,则需待此核心人选确定后逐步展开。
然而,朱元璋敏锐洞察到江浙一带官场的症结所在!
那就是六部官员在权贵势力的掣肘下,职权难以有效发挥,导致皇权根基有所动摇。
朱元璋深思熟虑后,决心赋予六部更大的权限,以捍卫皇权的稳固基石。
江浙一带之事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有人试图挑战皇权底线,豪门大族对此竟无丝毫敬畏。
虽然朱元璋暂未采取行动,但心中已有考量与顾虑,绝不容许此种行为无限放纵。
于是,朱元璋决定创立一个凌驾于六部之上的殿内大学士机构,所有六部事务均先经殿内大学士处理后再上奏当朝皇帝。
“殿内大学士?”
“凌驾于六部之上?”
“这……”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讶不已,对于“殿内大学士”这一新概念,众人一时难以适应。
面对百官的困惑,朱元璋胸有成竹。
他深知当前朝廷人手紧缺,设立殿内大学士看似不合时宜,实则蕴含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