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放手一搏,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飞跃。
朱元璋内心疑虑重重,他的谨慎性格有时会阻碍决策。
若能适度放下戒备,大明大明必将跃上新的台阶。
如今,殿内大学士的设立使得皇子们个个奋发进取,这让朱元璋颇感欣慰,期待他们都能有所作为。
然而,仍有一大批皇室子弟在学院中怀才不遇,虽已分封不少藩王,却担心过度分封引发新的问题。
此刻,赵行提出的建议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缺,给皇室子弟提供了用武之地。
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这次选择了答应!
为了新建皇宫工程顺利进行,也为了让闲置的皇室子弟有合适的出路,朱元璋决定将大明企业交由皇族管理。
他心中稍显宽慰,对赵行说:“咱准了!”
“不过此事牵涉甚广,你需回去拟一份详尽方案,明日早朝再议。”
“方案无误后,尽快筹备执行。”
面对朱元璋的首肯,赵行面带笑容回应:“臣定当全力以赴,陛下可安心静待。”
看着赵行那阳光般的笑容,朱元璋心中有些许烦躁,甚至想一脚踹过去。
但他逐渐发现,在与赵行共事的过程中,自己找到了应对之策,并感到颇为顺手。
因为赵行并未表现出任何不利于朝廷的行为。
于是,在朱元璋默许下,赵行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新建的大明企业众多,所需岗位上千,且各个企业因行业不同!
在权力分配和运作上各有差异,整个户部因此进入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
大明工厂不仅关乎国家经济命脉,更是国家尊严的体现。
在早朝商议时,群臣对此慎之又慎,直至退朝仍未作出最后决断,户部跟礼部联合各部继续完善方案!
正值大明全力拓展海洋贸易之际,大明工厂可带来丰厚利润,但也面临国际交往等诸多挑战。
自赵行提议增设几家大明工厂以来,连续一周的早朝议题几乎都围绕于此,从人事配置到官职设定,俸禄标准,每个细节都需要反复研讨。
经过近十天的精心打磨,相关细则基本完备。
一日早朝,众臣纷纷上奏建言,夸赞建立大明工厂对大明的重要性。
“陛下,成立大明工厂,是我大明历史上的重大决策,它将助力我大明走向辉煌,奠定千秋伟业的基础!”
一位大臣慷慨陈词。
面对群臣的热情建议,朱元璋帝略感头痛。
连续数日早朝都在讨论大明企业话题,让他感到比处理日常政务还要疲惫。
然而,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也只能按此办理。
“既然诸位爱卿均无异议,咱便批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