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的脸皮之厚令人瞠目,其言辞看似为民请命,实则过去在江浙一带等地施政严苛!
甚至曾导致民生凋敝!
这些他似乎选择遗忘,然而满朝文武却记忆犹新,至今仍心有余悸。
对于李善长的指责,赵行并未动怒,而是冷静回应:“殿下,过路费用实为税收的合理延伸,旨在筹集日后道路维护所需资金。”
“试问,当道路破损需维修时,经费又从何而来?”
“难道要一味依赖国库吗?”
“既然东西东南西北交通便利有利于百姓和商贾,那么他们理应共同参与道路的维护。”
“不愿缴纳过路费用者,大可选择原有的通行方式,走水路或是穿越各个州郡缓慢前行,无人强迫一定要走东西东南西北的主路。”
赵行言语公正不阿,逻辑清晰,然而李善长却凭借朱标的宽厚性格,摆出一副正义使者的姿态,极力驳斥:
“荒谬至极!”
“百姓同样是帝国的一份子,国家强盛的目的就是为了百姓福祉,怎能反过来剥削百姓呢?”
“这岂不是背离了陛下开创帝国的初衷,岂不是辜负了那些用生命与热血捍卫大明江山的忠勇将士们?”
李善长慷慨激昂,一副凛然正气的模样,试图将自己塑造成清廉官吏的楷模,誓要荡涤一切邪恶!
然而,他的嗓门越大,越显得底气不足,越来越多的大臣为之羞愧,即使是与其同阵营之人此刻也面色泛红!
此时此刻,众人皆已看清,李善长正撕破脸皮,公然与赵行形成对立。
淮西势力的权贵及部分儒家士大夫纷纷响应,集体声讨赵行!
而赵行的支持者则立场坚定,毫不退缩。
朱标看着群臣因这个问题分裂为两派激烈争辩,不禁感到焦头烂额!
此刻,他终于体验到了身为决策者的不易,明白了朱元璋为何常常雷霆震怒!
在这心思各异的朝堂之上,面对满座文武大臣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的情景,想要始终保持冷静淡然,实属不易!
尤其让太子朱标倍感困扰的是,他发现李善长和赵行两位重臣的观点!
竟都蕴含着各自的合理之处,这使得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棘手!
在这宛如市井喧嚣的朝廷之中,万般无奈之下,朱标只能暂退至后殿寻求答案。
那里与朝堂仅有一道威严屏风相隔,而监国的朱标深知,自己父亲朱元璋正隐身于后殿暗中观察朝廷的一切动态!
尽管群臣心中隐约猜到朱元璋就在后殿,但因其未现真容,众人心中的紧张情绪并未达到顶点。
此刻的朱元璋就如同一个洞察世事的旁观者,静待朝堂上混乱局面的发展!
当朱标欲向父皇请教时,朱元璋却挥手打断了他:
“如今你负责监国,此事正是你职责所在!”
“你怎么想,就怎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