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原本保持中立的部分官员也被卷入其中。
李渺然挺身而出,直言不讳:“陛下,此事牵涉重大,涉及广泛,贪腐金额更是前所未有的庞大。”
“微臣建议,必须严惩相关责任人,同时不能再由赵大人继续负责此项工程,否则一旦再出差池,损失将无法挽回。”
这些人表面上正义凛然,实则是对赵行言手中掌控的工程权力虎视眈眈!
这一点,无论是老谋深算的朱元璋还是单纯的太子朱标,都看得清清楚楚。
朱标看向赵行言,询问道:
“赵大人,您对此有何看法?”
在众多责难声中,他渴望听到赵行言的回应。
朱元璋的目光也同样锁定在赵行言身上,那双静观其变的眼眸,让赵行言心中暗自苦笑,这位老狐狸真是够狡猾。
尽管心有不满,但赵行言明白,此事必须妥善处理。
赵行言冷冷地凝视着李善长,言语间充满坚决:“李大仁似乎对我有所误解,我并非那种为了颜面而熟视无睹,不要脸之人。”
“我行事向来以确凿证据为准绳。”
冷哼一声。
他转向朱元璋:“陛下,此事实际上并不复杂,也并非什么大事,更与贪腐无关。”
李善长脸红脖子粗,恨不得直接掐死赵行!
当他听闻赵行言矢口否认,立刻厉声道:“赵大人,你这是强词夺理。”
“如果没有贪腐挪用工程款,工匠们怎会闹事?”
“要知道,尤其是外城的百姓,对你的信任有加。”
“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他们怎会因对你失望而引发如此大的动乱?”
“赵大人是否认为,这些百姓的说法也是无稽之谈,不足以采信?”
“如今外城上下官员尽数被捕,更有证人指证,铁证如山,赵大人还想翻案不成?”
李善长坚信此案已是板上钉钉,证据确凿,他倒要看看赵行言这次如何从危机四伏的局面中再次全身而退!
满朝文武皆面色肃穆,气氛紧张至极。
赵行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崇高无比,这在众人眼中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特别是在外城,北平两地,当地民众对赵行的信任甚至超越了朝廷的直接指令。
许多人出于敬仰之情,还在自家内设立了赵行的雕像,此等殊荣,在整个大明唯赵行一人专享。
如今,这些深信赵行的百姓开始躁动不安,这使得事件与赵行的关系变得愈发微妙。
当李善长将一桩重罪加诸赵行之身时,赵行非但没有愤慨辩解,反而怒极反笑:
“百姓会盲目信任任何一人吗?”
“说到底,他们不过是一群追求温饱安宁的黎民而已。”
此言令李善长愕然不已,他未曾预料到赵行的应对如此出人意料。
赵行随后解释道:“陛下,此事乃微臣欲试行一项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