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千万军费的激励下,权贵们斗志昂扬!
蓝玉亦是满脸喜悦,鼓励大家好好打仗,立下赫赫战功。
大军整装待发,借助东西走廊的便利!
尽管燕王和宁王参与此战让蓝玉有所不满,但他骨子里对藩王皇子们的轻蔑并未改变。
数日之后,随着军队开拔!
户部事务愈发繁重,朝廷紧急征集粮草的公告通过报纸传遍天下,商贾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涌向京城商会。
“怎会突然爆发如此紧急的战事?”
商人们议论纷纷,但在战争带来的危机感背后,更多的人看到了商机:
“战火纷飞,银钱滚滚,咱们有机会大赚一笔了。”
虽然国难财饱受道德争议,但对于商人而言,又有谁能抗拒财富的诱惑呢?
“报纸上写的赵大人那些举措又是什么情况?”
正当人们热议战事与商机之时,赵行采取的诸多措施引起了新一轮的关注与讨论。
商贾们手中各自紧握一卷商报,热议声此起彼伏。
当朝廷提出要求商人与百姓自掏腰包供给粮食,并亲自将之迅速运达前线时。
在这群精明的商人眼中,这无疑是一场看似无果的投资。
尽管在大明国力鼎盛的当下,粮食已不再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商品,各类珍贵奇特的货物如繁星般涌现。
再者,大明腹地内,众多专营粮草的大商家仓库内囤积充足。
闻听此消息,这些粮草巨擘们不禁眉头紧锁。
“张老,你对此有何高见?”
有人抛出了问题,话音中还带着对上次公路工程材料投资失利的惋惜。
“那次投银子咱们未能行动,那可是能捞得盆满钵满的大生意。”
“但这次的事情,利润何在,实属难以预料。”
商人们因利而聚,首要考量的是自身的经济利益。
即使面临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事,在他们心中,关键仍在于能否从其中获取利润。
外城赫赫有名的富商张老,面容从容不迫,他深邃的目光逐一扫过座中的商界同僚。
“诸位,我们当中许多家族世代经营商业,经历过朝代更迭的风雨洗礼。”
“诚然,商人逐利本性难移,但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正是大明朝廷赋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商机?”
“修建长城之举,让我们名利双收,海外贸易的开放,试问哪一个朝代能提供这样的舞台?”
“一旦大明倾覆,改朝换代,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何种好处呢?”
“各位切勿忘记,如今挑起战火的,正是昔日苛政如虎的元朝。”
“元朝统治时期,对我们商人的压榨和剥削,大家还能记忆犹新吧?”
“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确实不能只顾眼前蝇头小利。”
张老这番话语虽无慷慨激昂,却如同晨钟暮鼓,让商人们瞬时警醒。
他们之中不乏曾在元朝艰难生存下来的商贾家族,深知元朝统治下的艰辛生活。
“而且,若没有赵大人等朝廷贤臣,大明怎会有今日的繁荣昌盛?我们又怎能赚得丰厚利润?”
张老补充的话语引起众人的深深共鸣。
“没错,我祖上在元朝时期辛苦数载所得,尚不及现今半个月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