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觉察众人怨气所在,他瞥了李文忠一眼,而后语重心长地说:
“陛下态度如何并非关键,关键是我们淮西将领又累积了新的军功,大明的安宁终归还要依靠你们这些将军维护。”
“不要以为如今太子监国就能掉以轻心,实际上许多重大决策仍是陛下决断。”
“李大人的做法并无不当,毕竟谁也没能抓到赵行的把柄。”
李善长的话令众人默然叹息,实情确是如此。
虽然这次李文忠立下大功并未得到朝廷特别表彰,但至少手中多了一张重要的筹码!
稳固了大明江山!
这足以让他继续傲视群雄。
回想上次北境之战,蓝玉虽取得重大胜利,却因挑战皇权导致淮西派受到牵连。
这次李文忠行事谨慎,未犯任何错误,已是相当不易。
“诸位,老夫奉劝一句,在公路工程竣工,对草原朝廷发起总攻之前,我们暂且忍耐,不要再引起朝廷对我们的猜疑。”
李善长深思熟虑后继续说道:“等到那个时候,我们还有翻身的机会。”
“齐泰监管公路工程也立下汗马功劳,晋升指日可待,所以请大家保持冷静。”
如此一番话语,让在座的淮西勋贵们内心稍安。
虽然暂时未能获得朝廷瞩目,但他们手中握有的实力与积累的功绩,无疑为未来的翻盘埋下了伏笔!
李善长深感责任重大,他一方面耐心安抚众人,再三强调切不可轻举妄动。
另一方面,他犀利地觉察到朱元璋已对淮西势力暗生警戒,任何微小差池都将引来雷霆之怒。
在众多公卿纷纷点头赞同之际,蓝玉却满腔愤懑,难以平息。
他曾为淮西势力立下赫赫战功,但如今却被他们视若无睹,甚至因李文忠的崛起而遭受指责,背负败坏门派名声的冤屈。
骄傲如蓝玉,这般冷遇与轻蔑如何能忍?
然而,想起李善长严厉的警示,他只能强压内心熊熊燃烧的怒火。
齐公明叛乱终结后,大明逐渐回归正常!
赵行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水路疏通工程之中。
这项工程不仅是朱元璋未完成的心愿,更关乎赵行能否获得日后不必频繁上朝的特权。
因此,赵行对此投入了极大的关注。
一场本应让淮西势力声名鹊起的军事胜利,在朱元璋有意无意的忽视中,迅速被世人遗忘。
赵行利用手中调遣官员的特权,迫使各部门遵从他的安排。
淮西势力虽然极力克制,不生事端,但蓝玉心中的怨气却犹如鲠骨在喉,久久不能消解。
尤其上次立下重大军功,却未能保全自己的义子,朝廷此举已在蓝玉心内埋下了仇恨种子。
加之对李善长一味退让的不满,蓝玉心中的愤怒愈演愈烈。
身为军务部大学时,手握重权,他时刻寻找可能挑起战争的机会!
甚至意图以北境为借口,发动战事,以此累积战功,重返人们的焦点,重新夺回曾经的荣耀地位。
当各部门按部就班运作时,蓝玉已在密谋对北境用兵!
如今的他,没有别的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