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召我前来,就为了这点事?”
“这也能算什么难题吗?”
赵行不以为然的态度让众人皆感困惑。
朱标疑惑地看向赵行,
“赵大人有何高见?”
朱标本不愿为此事打扰赵行,无奈与李善长等人多番商讨仍未能找到妥善对策,最终不得不请来赵行。
没想到赵行竟视此为小事一件。
目睹赵行满不在乎的表情,李善长心中极为不满,暗忖这狗东西如何能把大事化小,轻松应对?
赵行从容回应:“殿下,既然问题关乎货币流通,自然应由户部出面解决。”
“请允许臣稍作思考,在上朝时定会提出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赵行胸有成竹,无需在此刻多费口舌。
朱标听罢觉得颇有道理,便决定派人将相关奏折送至户部,静待赵行的答案。
在一旁的李善长看到朱标对赵行如此信任依赖,内心嫉妒不已,脸色也随之变得扭曲。
他讥讽道:“赵大人,距离上朝只剩两个时辰,别到时候急中生智,反而自食其果。”
赵行并未回应李善长的讽刺,只是向朱标告辞后离去。
李善长见赵行无视自己,更是怒火中烧,迫不及待想要看赵行如何在上朝时出洋相。
回到户部的赵行,很快收到了相关的资料,浏览过后,内容与朱标所述并无二致,于是将其搁置一旁,开始闭目养神。
……
直至上朝时分,朱元璋示意朱标发言。
朱标当众指出:“近日大明多地涌现大量流民,似有重现前朝荒乱之景的趋势。”
朱元璋紧接着询问:“民间动荡波及甚广,多地出现混乱,各位可知晓其中根源何在?”
这个问题抛出后,整个朝堂顿时陷入一片寂静,不知情者不敢妄言,知情者则选择了沉默。
毕竟有关大明通宝,那是朱元璋力推的货币象征,无人敢轻易质疑。
历代新皇登基,往往会推翻前朝货币体系,推出代表自身权威的新货币,大明通宝自然承载着大明王朝的尊严与荣耀。
如今,大明通宝成为各州府流民问题的症结所在,了解实情的官员只能选择保持沉默,以免触及敏感话题。
“这些流民,正是因为在贫穷,所以无法适应现在大明通宝的流通,才沦落为四海为家。”
朱元璋毫无掩饰地坦陈了原委!
然而一触及利益的核心,纵然在场的臣子们已然知晓内情,却无人胆敢轻易置喙说话。
朱元璋骤然间怒气勃发,心中暗忖!
这些臣子与无用之辈有何实质区别?
面对群臣的沉默不语,他深感无奈,唯有将希冀的目光投向了赵行。
每当朝廷陷入困境,那些大臣们皆束手无策,而赵行却是他唯一能够倚仗的关键人物。
他们平日里只知道质疑他对赵行的信任,却从不反思自己为何不及赵行有能力。
自己不信宠赵行,难道信宠他们这些废物?
“赵行,关于太子的问题你已有对策,不妨说来听听。”
朱元璋转向赵行时,满朝文武的目光瞬时聚焦在他身上!
就连李善长也冷冷地瞥了赵行一眼,充满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