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的话语中,既包含了对赵行的指责,也流露出对那些试图改变的官员的关切与维护!
试图以此缓和紧张气氛,为淮西势力赢得转圜余地。
李善长,以舌灿莲花著称,当此责难临头,他以雷霆之势扭转乾坤!
顷刻间,正义的天平仿佛瞬间倒向他的一方,令原本紧张压抑的氛围陡然转变。
中立派官员们如饮甘霖,精神为之一振,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似乎在李善长身上看到了新的可能!
然而,此时李善长竟与李大盛并肩而立,这一突如其来的联盟,让李大盛内心惊愕不已。
相较于直率坦荡,锋芒毕露的赵行,李大盛深知李善长犹如潜伏的毒蛇,其威胁性更胜一筹。
赵行虽言辞犀利,但他行事光明磊落,从不暗中使绊,更视卑劣手段为耻。
与此相反,李善长及其淮西势力同僚则惯于在暗处翻云覆雨。
李大盛敏锐察觉到这股危险的气息,警惕之心悄然升起,如弦上之箭,蓄势待发。
就在这时,李善长的声音再度回荡在大殿之中,如同一把利剑刺破静寂:
“赵大人如此肆意撕裂朝廷和睦,不知其背后的动机何在?”
他话语中的冷嘲热讽,犹如一把无形的尖刀,直指赵行。
“陛下,微臣日前得知,大理寺拘捕了一位朝廷官员!”
“身为朝廷命官,理应严格审查,以免让赵大人误以为我等敷衍塞责,甚至引发朝野无端猜疑。”
李善长话锋一转,话题跳跃之快,令朝堂众人一时间面露困惑,如坠五里雾中。
李善长对大理寺内情的精准掌握,不仅让李大盛愕然,更使他心中的警铃响彻云霄,暗自绷紧了神经。
朱标眼见李善长与李大盛面色阴沉,眉梢微挑,不动声色地插话:
“那位被大理寺逮捕的朝廷官员,是不是已交由刑部处理?”
李大盛迅疾回应,字句如珠:“殿下,此人行迹诡秘,擅自离岗,意图私逃京城,故遭扣押。”
“大理寺审讯过程中,赫然发现其携带巨额宝钞,远超其俸禄所能承受。”
“更为关键的是,此人曾是赵大人在北平府的旧部,如今已晋升至朝堂任职。”
“臣认为此案牵涉重大,正欲禀报陛下。”
李大盛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气氛骤变,众臣脸色微妙,目光齐刷刷聚焦在赵行身上。
即便最迟钝之人,此刻也已洞悉其中玄机。
朱标心知肚明,对赵行身边之人他一向密切关注,对其行事风格了如指掌,如此丑闻,实属意外。
再观淮西势力众人,个个脸上挂着幸灾乐祸的笑容,朱标眉头紧皱,心中疑云密布。
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面容淡然,仿佛这一切与其无关,甚至挥手示意朱标自行裁断。
多年的帝王生涯,他早已对这种权力游戏习以为常,视若浮云。
此案虽由大理寺审理无误,但李大盛的表述方式,无疑暗示了赵行与此事的关联。
朱标心生疑惑,素来保持中立的李大盛,为何此刻突然向赵行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