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哥,李善长那帮人总算是栽了,朝堂上再没人敢跟你对着干,你有什么打算吗?”
徐辉祖直率发问,这类议论他在军中早已耳熟能详,此刻终按捺不住。
赵行如今风头正劲,不仅军中将士私下热议,文武百官也如此。
对于徐辉祖的恭维,赵行淡然一笑回应:“别人的闲言碎语不必在意,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的事。”
“世人皆痴迷于高官厚禄,我却向往简朴宁静的生活。”
“人生苦短,何必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勾心斗角上,万一落得个李善长那样的结局,连命都搭进去。”
“不过,就算我想低调退隐,这老朱啊,也不会同意。”
他毫不掩饰对朱元璋的不敬,这份胆识在大明无人能及,也正是赵行实力的体现。
赵行这番话令徐辉祖惊讶不已,其大胆程度令人咂舌。
然而,赵行确实有这样的傲人资本。
他不仅是治国奇才,军事才华同样无可挑剔,文武双全,堪称全能。
大明能有今日辉煌,国力攀至顶峰,赵行居功至伟。
然而,徐辉祖看着赵行对高位厚禄视若浮云,心中五味杂陈。
在他看来,权力越大,对自己和家人的保护就越稳固。
然而,徐达的观点与徐辉祖截然相反。
虽已年迈,徐达却看透世态炎凉。
他语气沉重地说:“赵行,你想过平淡日子,这想法没错。”
“如果能如愿以偿,自然是最好。”
“但你也明白,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往往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他语重心长,满脸忧虑,丝毫没有因为李善长等淮西勋贵的败落而感到轻松。
虽然曾与李善长等人并肩作战,徐达并未因此对他们的遭遇感到悲痛。
此刻,他最为牵挂的,反而是赵行。
位高权重,实则如临深渊!
特别是淮西势力与实干势力的对立消除后,朱元璋失去了制约朝堂的工具,使得赵行在朝中独树一帜。
这既是荣耀,也是潜藏的危险。
听到徐达忧心忡忡的话语,徐辉祖颇为震惊:
“父亲,朝廷正需要赵行这样的能臣挺身而出,现在不更应该积极进取吗?”
“这样对大明的发展更有利,总比让一群奸佞之徒把控朝政好吧?”
徐辉祖话音未落,徐达已厉声训斥:“你!你懂什么?”
“之前陛下之所以没有起疑,是因为他的注意力全在李善长等勋贵身上。”
“赵行,不过是陛下用来对付李善长等人的棋子。”
“如果不是李善长等人太过嚣张,挑战皇权,陛下也不会对他们动手。”
“陛下还需要淮西势力来平衡朝堂各方力量。”
“但现在淮西势力倒了,形势就变了。”
“你们还是太低估,太不了解陛下了。”
徐达忧虑地长叹一声,从与朱元璋共同打天下,到如今朱元璋坐拥江山,他深知朱元璋的性情与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