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后在发现问题时,我希望你们能有更为全面的考量,多借鉴前朝覆亡的教训,决不可重蹈覆辙。”
“即便初衷是为了大明的福祉,也不能一错再错。”
朱标的一番教诲,令败下阵来的黄子澄和方孝孺唯有连连称是,不敢再有异议。
然而,他们内心深处却暗自欣喜。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对他们来说已是极大的收获。
此事让他们在朝堂上初露锋芒,能比其他大臣更快察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足以彰显他们的卓越才能。
今日之事,无疑是他们在朝政舞台上崭露头角第一天。
如果朝廷愿意采纳他们的一套方案来整顿,那真是再理想不过了。
纵然最终未能通过,他们也权当借此机会展示一番自家的能耐。
今日,方孝孺与赵行首次针锋相对,头一遭与赵行展开正面较量。
结果让方孝孺,黄子澄两人深感赵行的气势如山,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们曾耗费大量心血,只为搜罗那些足以引起朱元璋,朱标对赵行产生疑虑的证据。
然而,这一记重击如同击打在棉花堆中,未激起丝毫涟漪,反被赵行轻轻松松地化解。
但他们岂会轻易服输!
毕竟,他们有的是时间和赵行周旋。
只要朱标仍在位,他们便始终抱有翻盘的机会。
“诸位,眼看年关将至,事务繁多,各部务必同心协力,莫出差错。”
朱标见事情已然平息,心中一宽,利落地宣布散朝。
散朝之后,黄子澄等人默契地交换了个眼色,随即离宫直奔常去的酒楼,商议下一步如何对付赵行。
如今朝廷之上,一股新的气息正在悄然滋生,黄子澄那帮太子党急于成为第二个淮西势力!
想要打造出一股能与务实派分庭抗礼的新势力。其他大臣也察觉到了这种变化,却无人反对这股新势力的崛起。
毕竟无人乐见赵行与务实派独占鳌头。
而今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崛起,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期待。
然而,这些只是大臣们的揣测,务实派的官员们对此毫不在意,他们铭记赵行的告诫,专心致志于政务。
至于赵行本人,更是对黄子澄等人视若无睹。
一群跳梁小丑而已!
散朝之后,赵行正欲返回户部,却见朱元璋身边常随的太监向他走来。
“赵大人,陛下请你留步。”
赵行闻此言,差点翻了个白眼,心中暗道:
“这老朱,又在搞什么名堂!真是片刻也不让人安宁!”
嘴上却懒洋洋地应道:“知道了。”
赵行心中疑惑,朱元璋最为关注的北伐已正式启动,此刻还有什么要事需单独召见他呢?
太监引着他来到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