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说看,大明该如何进步?”
朱元璋紧抓着这个问题不放。
他也明白,赵行心中清楚他想听的绝不仅仅是大明发展的皮毛。
可赵行偏不爽快回答,朱元璋气得直磨牙。
“陛下想怎么办,下旨便是,我可不想当那出头鸟,免得将来陛下你来个鸟尽弓藏,我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况且,年关将至,大明的发展之事,过完年再议也不迟啊!”
“为何非要此刻就为此操心?”
赵行寸步不让,朱元璋听完,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这小子,故意装糊涂呢!
“别用那种眼神瞅咱,咱怎么可能做那种过河拆桥的事情?”
“那你倒是说说,今年大明的状况怎么样?”
朱元璋也是无可奈何,这小子如此误会他,他何时成了那种寡情薄义之人?
这小子,怎么就不想想,平日里自己是如何护他周全的?
成天琢磨咱会不会过河拆桥,真是的!
朱元璋目光深邃地凝视着赵行,脸上的表情如同调色盘,内心则是百感交集。
谁能料到,仅凭赵行一人之力,便足以让大明江山为之震撼,风起云涌。
对于赵行,朱元璋心中那份感激之情,无疑是真真切切的。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赵行身上未沾染丝毫如李善长之流的傲慢与自大,也不曾对皇权有过丝毫轻蔑或威胁之举。
正因如此,朱元璋的心态从最初的意图剪除赵行,悄然转变为处处维护他。
然而,感激虽在,朱元璋生性多疑,尤其在感受到自己岁月无多之时,这份猜忌之心愈加强烈。
“大明能有今日之昌盛,实为可喜,但咱心中有一念。”
“无论是否年关将近,总有那么些害群之马,你替咱想个正当理由,将这些污垢涤荡干净。”
“你心里都清楚,这些大臣之中不乏蛀虫,咱眼里容不得沙子,不论出身何派,凡是有害之物,必须严惩不贷。”
这话一出口,赵行心中波澜暗涌,几乎按捺不住。
朱元璋之意,分明是说,即便是那些勤勉正直的官员,只要稍不合意,也在清除之列。
虽然赵行从不标榜自己为务实家的领袖,
但经年累月,连平民百姓都知晓,务实派的旗帜下,赵行是最鲜明的象征,这一点无可争议。
谣言一旦发酵,便如同猛虎添翼,真假难辨。
此刻,朱元璋召见赵行,表面是要清除眼中钉,实则也给赵行敲响了警钟,提醒他无人能置身事外。
朱元璋的心机之深,几近让人捉摸不透。
赵行深知,无论谁居九五之尊,其思虑必繁复且难以揣测。
表面上,朱元璋欲与赵行携手,铲除不驯之臣,其中不乏务实官员,意在提醒赵行。
即便务实派也非铜墙铁壁,未来或有变数。
赵行心下明镜,躬身一礼:“陛下英明,朝中官僚众多,违法乱纪者,自然应受惩处。”
“况且,刑法已有明确规定,如何惩治,皆有章可循,陛下无需向微臣询问。”
赵行这一板一眼的回答,竟让朱元璋一时语塞,心下暗想。
难道赵行真的如此不通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