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一旦露出破绽,便是朱元璋清理门户的最佳时机。
但赵行淡泊名利,往往需要朱元璋亲自将其推向风尖浪口。
除非触及个人利益,否则赵行从不屑于理睬这些琐碎。
就如之前,方孝孺与黄子澄渲染赵行与朱棣联合的严重后果,也未能激起赵行丝毫波澜。
这亦是朱元璋愈发坚定整顿朝纲决心的因素之一。
首要目标,便是那些只懂唇枪舌剑,夸夸其谈,实则无所作为的文臣。
近年来,朱元璋脾性稍敛,不再轻易连坐株连,大规模施罚。
但对于无能儒生的厌恶,从未减退。
如同方孝孺,黄子澄之流,不务正业,仅知以太子党名声行打击赵行之事。
对于这类人,朱元璋早就意图惩戒,只是缺乏一个恰当的契机。
今日,他们主动跳出来成为靶子,朱元璋自是不会错过。
“方孝孺,黄子澄,你们可知晓自己犯下何等大错?”
“朝堂之上,妄议皇室秘辛,诽谤重臣,咱看你们是厌倦了官场吧?想要提前回家养老吧!”
朱元璋的话如同雷霆万钧,震得方孝孺与黄子澄魂不附体。
二人内心叫苦不迭,连忙跪地求饶:
“陛下饶命!臣等绝无此意啊!”
这时,其他同僚瞧见苗头不对,赶紧挺身而出,为两人圆场。
“陛下洞察秋毫,方大人与黄大人实则是忧心大明基业,一时间情急失言,还望陛下宽恕一二。”
“没错,陛下,方大人和黄大人言语或许欠妥,却也是忧国忧民心切,思虑欠周,祈愿陛下能网开一面。”
“陛下,黄大人与方大人在忧虑之下虽有冲撞龙颜之举,但其言也非全无道理。燕王既已贵为国之君主,再度干预大明政事确有不妥。”
“燕王作为陛下至亲,自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方孝孺与黄子澄两位大人恐怕是多虑了。”
“话虽这么说,他们对大明的忠诚天地可鉴,单凭这份赤诚,陛下也该酌情宽恕。”
这个新晋太子党派系,方孝孺和黄子澄为领袖,其余成员哪舍得他们有任何闪失。
一旦失势,派系便会如散沙般瓦解,更勿论与赵行一派相抗衡了。
那些务实派的官员,尤其是赵行身边的刁光斗,郭恒等,见到这群人故作姿态,个个恨得牙痒痒,都想站出来针锋相对。
可当他们望向赵行时,却发现他故作困倦,仿佛这一切纷争都与他无涉。
刁光斗,郭恒等人见状,只能强行按捺怒意,未发一言。
心中暗自钦佩赵行的定力,这等修为,自己何时方能达到?
在赵行眼中,方孝孺等人不过是舞台上的小丑,今日之事,更是朱元璋为整肃朝纲而刻意为之。
他怎会愚蠢到成为朱元璋的棋子?
因此,他早有决心,置身事外。
至于方孝孺等人想要压制他,简直是异想天开,毕竟朱元璋断不会坐视不理。
赵行只愿低调行事,手中的权柄越小越好,甚至暗暗期盼有人能成功弹劾他,让他得以脱身朝政泥潭。
可偏偏朱元璋却有意重用他,于是无论罪名几何,只要不触碰皇权,朱元璋自会替他摆平。
方孝孺,黄子澄之流,在他眼中,实在太过稚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