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瞬间,瞅见朱棣板着张严肃的脸,按理该心慌意乱的赵行却好似无事发生。
赵怀玄心中不免嘀咕,自己是不是太过自信,玩火自焚了。
想想多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爬上今日的高位,为的是光宗耀祖。
万一今日此举翻了船,丢掉了头上的乌纱帽,那损失可就大得没法算了。
正当他心中权衡得失,赵行却向他挤出一抹戏谑的笑,“赵言官也是经历过风雨的,自当明白行事需担当后果,不是吗?”
“确定要为了那些未必到手的好处,去诬告户部的同僚?一旦查实,后果你可曾思量周全?”
“毕竟,几年苦读寒窗,爬到这个位置不容易吧?”
赵行话虽说得轻描淡写,脸上甚至还挂着笑,但这话语入了赵怀玄的耳,却莫名让他脊背发凉,心沉了一截。
原来,他们这点小伎俩,压根儿就没逃过赵行的法眼。
其实,中立派言官想要靠拢太子党,赵行内心并无太多非议。
人嘛,总得往高处走,换个活法也是人之常情。
但他们错就错在,竟敢拿赵行本人开刀。
更可笑的是,这群愚钝之辈浑然不知,这一切皆是朱元璋布下的局,静待鱼儿上钩。
此时此刻,谁若跟着方孝孺、黄子澄那群人起哄,只怕是要落入朱元璋的口袋里,一同遭殃了!
赵行的目光长远,赵怀玄却全然不觉。
言已出口,如覆水难收,此刻想要反悔,撤回说过的话,已是绝无可能。
于是,他只好硬生生地接下这茬。
“微臣为大明社稷的安宁,纵使身卑言轻,也要直言不讳,愿意为所言承担责任。”
此言一出,如同立下了生死状,满堂的目光瞬间聚焦于赵行。
而赵行面不改色,赵怀玄的挑衅并未令他动摇分毫。
只在心底暗暗发笑,这赵怀玄,还真把自己当棵葱了。
身为书生,赵怀玄岂会不知,当年朱元璋为何要整治读书人?
还不是因为这批文官,只会空谈误国,鲜有实际行动。
赵行眼角余光瞥见朱棣也在审视着他,便淡淡提议。
“燕王殿下,既然赵言官对户部存疑,不如就来个彻底清查吧。”
“若真有人贪腐,方孝孺、黄子澄两位大人如何处置,我都没有异议。”
此话一出,众人的目光仿佛被牵引,整齐划一地转向方孝孺和黄子澄。
两人面露愕然,他们得罪谁了?
他们甚至都还没开口说话,怎么赵行就将矛头直指他们?
见赵行表明立场,朱棣心中的不安稍减,看这架势,户部那里应该是没有问题。
“户部关乎国家命脉,既然有人提出疑问,为了安定民心,彻底调查是必须的。”
“赵怀玄,你们作为御史言官,拥有监督之职,查办各地官员的贪腐问题,务必认真负责,要速查严办,把名单尽快呈上。”
“遵旨!”
顶着巨大的压力,赵怀玄接下了这项任务。
回到座位上,他才敢重重地吐了口气,不管之后风起云涌,今日这场戏码,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落下帷幕。
而且,还没有露出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