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的眼神太过直接,让朱棣有种感觉,好像赵行的转变是他无意中推了他一把似的。
朱棣这么问,其实是带着点调侃的意思。
没想到,姚广孝居然连连点头。
“对,赵行这一反击,全都是为了殿下你。”
朱棣听了大吃一惊。
“和尚,这怎么讲?”
“怎么事情就扯到我身上来了?”
一想到赵行在朝廷上的那番犀利反驳,朱棣心里就不是个味儿。
这事竟然因他而起,感觉一下子就变了味。
可问题是,他和赵行之间并没有策划过什么啊?
也就只是在他监国之前,和赵行深谈过一次。
那次也只是恳求赵行帮他一把,让他的监国之路顺利一些。
除此之外,两个人再没有私下的交集。
而且,他当时求赵行的时候,态度非常诚恳,绝对没有拿皇权来压人的意思。
朱棣一直以为自己没给赵行造成任何压力。
但现在,他开始反思,也许是在不经意间,赵行感到了某种压力。
这才让赵行不得不做出改变。
不过转念想想,这个想法又显得不太靠谱。
他清楚记得,当初求赵行的时候,对方十分不情愿。
就算赵行答应帮忙,也不至于突然变得这么激进。
更何况,他也没吩咐过朝臣去得罪赵行。
好吧,就算是赵行为了他才站出来的。
那那些朝臣又怎么解释?
他们怎么也突然变得这么尖酸刻薄?
朱棣越想越糊涂。
就在朱棣思索的时候,姚广孝在一旁默默地观察着他。
见到朱棣眉头紧锁,依然困惑的样子,姚广孝终于开口:“殿下认为,自己和陛下比怎么样?”
和父皇比?
朱棣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论心机,手腕,笼络人心以及谋略,父皇都远远胜我许多。”
“如果我能有父皇的本事,燕国早就应该开疆拓土,不至于困守一隅了。”
朱棣心中满是感慨。
打记事起,朱元璋就以严厉的方式管教他们。
兄弟这么多,只有朱标偶尔敢和朱元璋争执几句。
其他人,包括他自己,谁不对朱元璋的话唯命是从?
但他们对朱元璋的服从,是出自内心的敬畏。
姚广孝又问道:“那么殿下觉得,自己能够镇得住大明朝的大臣们吗?”
“和尚,这不是明摆着的问题吗?”
“我要是能驾驭那些大臣,每天上朝怎么会像走钢丝一样,生怕哪里出了差错。”
朱棣显得有点失落。
朝中那些大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整日就知道勾心斗角,挑出错误来!
这已经让他收到了许多的制衡!
况且,他现在,还不是大明的皇帝,而所向之事,必须要为大明来考虑,所以,他必须小心谨慎,生怕被人质控有谋反之心!
这些时日来,他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