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无赖嘴脸,跃然纸上。
他们甚至揣测,在强大如斯的大明前示弱,或许大明碍于颜面,不会过分逼迫。
此次来访,首要目的便是让大明知晓,高丽无意赖账,只因资金紧张,希望延期。
表明来意后,高丽使节心绪复杂。
从监国朱棣,到文武百官,皆对他们投以冷眼。
这与朴子浩口中热情好客的大明,简直是云泥之别。
想到被朴子浩所骗,领队的金胜贤只能默默苦笑。
其余使节更是面色苍白,惊恐不已。
此刻他们才恍然大悟,大明官员绝非朴子浩所述那般易于摆布。
众人心里已然明镜一般,是朴子浩设下了陷阱,让他们无辜背锅。
果不其然,金胜贤这一套推诿责任的说辞,让朱棣的面容瞬时阴沉下来。
“若真像你所言,贵国资源贫瘠,那在借钱的当口,何不见半点捉襟见肘的迹象?”
朱棣的声音里藏着不容置喙的凛冽,每个字仿佛都能割开空气,锋锐无比。
“难道从一开始,心里就打着如意算盘,准备赖账了事?”
“燕王息怒,事情绝非表面看上去那样啊!”
金胜贤立刻跪倒在地,脸上写满了惊慌,急切地辩白:
“燕王英明,高丽不过一方小国,土地贫瘠,人口又少,再加上漫长的寒冬几乎占据了全年的一半时光。”
“更糟糕的是,南方的倭寇不断侵袭,使得原本就困顿不堪的民众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坦白讲,我们从上到下,无不在节衣缩食,仅仅维持着最基本的生活……”
金胜贤的话里,满载着无法言尽的辛酸与无奈。
“你们国家的民生艰辛,跟我大明有何相干?”朱棣语气平缓,但其中蕴含的威严让人不敢反驳。
“我只知道,在签订贷款协议的时候,是贵国国王亲自盖印,答应得十分爽快。”
“身为一国之君,在作出决定前自然会权衡得失,既然选择向大明借贷,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确认有偿还的能力。”
这话让金胜贤等高丽使者顿时面如土灰。
朱棣并没有打算就此放过:“高丽虽小,也是一个国度,如果说全国之力连区区数百万两银子都还不起,岂不是把我朱棣当成无脑之人了?”
“没错,大明地大物博,不会去斤斤计较你们这样的小国。”朱棣话锋一转,透露出不容轻视的警告:
“但如果高丽胆敢轻视我大明,我也不介意亲自率军东征,荡平尔国,拿回属于我们的银两。”
“燕王殿下,如今连本带息,高丽所欠已经高达百万两。”郭恒恰逢时机地补充。
“这债务就像滚雪球,拖得越久,利息越高。”
朱棣轻轻点头,目光如寒冰般凝视着金胜贤。
金胜贤焦虑得手忙脚乱:“请燕王明鉴,也许这一切都是朴子浩瞒上欺下,没有将事情的严重性上报给我国王所致。”
“这是你们的内政,跟大明有什么关系?跟我朱棣又有什么关系?”朱棣面色严峻:
“与大明订约的是你们的国王,而不是朴子浩。”
“因此,这债,是高丽国王欠下的。”
朱棣继续说道:“大明商贸可是遍布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