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局势未稳,他们的作用已经开始显露。
将来真打下来,重建时他们更是宝贵无比。
朱棣心里透亮。
这仗是在别人家打,没法随意从各地抽调人才来帮手。
没有这些书生,再从国内调人来高丽,又得是一番周折。
“请燕王下令,让士兵们准备好战斗。”
赵行提醒道,“咱们这边一喊话,高丽王说不定就急红眼了,不管不顾地派兵攻过来也是可能的。”
“赵大人言之有理。”
朱棣立刻发令:“全军听令,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高丽王看准机会,心里已有了盘算,正要返回王宫。
这时,一个守卫飞奔而来报告:“陛下,大明的军队有响动!”
“啥?”
战场上,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人神经紧绷。
“报陛下,见到大明军队有人往城门方向去了。”
“去了多少人?是全军出动吗?”
高丽王心里七上八下的。
虽说他知道大明军队数量有限,没什么好怕,
但两国交战,哪能不步步小心。
周围的官员个个脸上紧绷绷的。
“快,拿望远镜来。”
高丽王一声令下,旁边的武官连忙奉上望远镜。
他焦急地透过望远镜向外望去,只见三个人被上百士兵簇拥着,缓缓向城门方向行进。
每人手中都握着扩音器,在距城门约两百步的地方停下了。
“这群大明人在搞什么名堂?”
高丽王和官员心中满是疑惑。
说来也真是奇怪,这位使者的到来,排场之大,可真不是一般的架势,而这场谈判似乎也藏着不少文章。
要说这些人是来找茬的吧,可那一百来号人,怎么看都不像能搅起多大风浪的样儿。
这时候,高丽王和他的臣子们,脑瓜子里就跟塞满了浆糊一样,都在合计着大明这回到底是唱的哪一出戏码。
那边有几个手里攥着喇叭的,口才那是真叫一个好,操着一口流利的高丽话,对着喇叭就开始滔滔不绝。
离得远远的,加上喇叭的放大作用,每个字都清清楚楚送到了城楼上高丽人的耳朵里。
“高丽王崔烦田,言而无信,行径卑劣。”
“我们大明的皇帝心疼高丽百姓的苦日子,特别恩准出售两大国宝,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造船工艺,价钱公道,情意深厚。”
“不仅如此,银子还能先欠着,八十万两白银先借给你们救急。”
“助你们熬过严冬,共度时艰。”
“本来约好半年还一半贷款……”
“结果高丽王无耻至极,先是哭穷想拿城池抵债……”
“转头又反悔,债不还,城也不认了。”
“一次次地戏弄我们大明天子,实在忍无可忍!”
“高丽的百姓、士兵、贵族们……大明皇四子燕王心系天下,不忍看你们因昏君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