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待京城的裴绍、周信及李瑾三人自然得到消息。
在鲁王尚未来京城之前,三人十分默契地无一人提审官盐之事。
周信想的是,天塌下也有裴绍这个破落王爷顶着。
而李瑾想的则是,上下尊卑,此等要事总要有裴绍发话才可决议。
三人滞留京城,虽在任重之事上无有进展,但其他事物却安排有序。
首先便是江梓二州的府尹人选。
京城府尹空缺良久,而周信与裴绍本就受此命而来。
如今二人入驻京城已一月有余,眼见春日已去。
夏日渐来,此事不该再拖延下去。
裴绍被周信高架了身份,虽周信只是想让裴绍出头担下官盐案的重责。
但到底也让裴绍有了主事的机会。
裴绍邀了周信与李瑾二人同来商量,李瑾自然不用说。
他对裴绍存有不少好感,加上裴绍意见合理,更是未提一句反驳之言。
而周信本就不关心京城府尹具体为谁。
眼下见裴绍所荐得当,也未加以反对。
三人联名拍板,将叶文定为京城府尹接任人选。
至于梓州府尹,因裴绍与周信皆未与梓州那方有过接触。
便将此事推到李瑾身上,主问李瑾意见。
李瑾对柳洛生印象颇佳,认为此人正直,秉性极佳。
有心提拔,便不假思索地将柳洛生推举出来。
“下官以为,梓州府柳洛生柳知事为人正派,处事妥当。
行事稳重,可当一用。”李瑾如实说道。
周信不予置评,反倒给足了裴绍脸面。
他看向裴绍,意思在等裴绍决定。
裴绍摇着扇子,微微笑着点头:“小王也听闻过这位柳知事。”
说罢,他又笑了笑,说道:“是个不错的人选。”
李瑾见此自然欣然,他附和道:“宣平侯裴绍爷慧眼如炬。”
裴绍摇着扇子,不动声色地笑着。
他知晓点柳洛生,但却不是出于柳洛生的品性。
林昆在梓州府俨然将自己架空,丢弃了手足爪牙。
他自然以为无人能轻易拿捏到他。
估计想来还略有些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甚为聪明。
然杨儒是个实打实的聪明人,他与林昆不同。
杨儒谨慎,做事自然追求的是全然可控。
加上他本就对林昆颇多不满。
林昆弃用府上三位知事,反而让杨儒得了空子。
杨儒在梓州府留有眼线,此事自然瞒不过裴绍。
自杨儒提出污蔑任重贪图民脂民膏时起。
裴绍便知晓了此事,他乐得杨儒有此暗径,而杨儒也极为自觉。
自杨儒计划破灭,任重被收押进州台之后。
他便将此事全数向裴绍坦白。
对裴绍而言,毕恺之是何等人也他并不关心。
总归是杨儒的人,而非是吴见月的人,裴绍清楚这一点,便已然足够。
裴绍心中清楚,梓州府上必有一人与吴见月关系匪浅。
他反正清闲,倒并不介意多花些时间在这上面。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