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东拉西扯的1章(2 / 2)

🎁美女直播

说个题外话,清朝末年的被一些人吹吹捧捧成当世圣人的屠城狂魔曾剃头也是同进士出身,他就最烦别人提到自己同进士出身的事情。

再说个题外话,这嘉佑二年的科举,也确实是牛批。

这一届的进士里面,出了一个名将,三个大文豪,九个宰相!】

...

“什么?这么多人才?都有谁啊?给个名单呀,朕好提前关注一下他们。”宋仁宗有些兴奋道。

...

【这其中,一名将,为王韶,江州德安人,曾官至枢密副使,宋神宗时期主持熙河战役,打败羌人和西夏,收复五州,拓边两千里。

三文豪则是唐宋八大家之苏轼,苏辙和曾巩,值得一提的是,二苏的老爹苏洵也参加了这次科举,只是没有中进士。

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说苏轼不是在被贬官,就是在被贬官的路上,而苏辙不是在捞他的哥哥,就是在准备捞他的哥哥。

还有人说,为啥包拯不帮帮苏轼呢?包拯喷宋仁宗都敢拉着宋仁宗的袖子不让他走,口水都喷到宋仁宗的脸上了也没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问这个问题,那就是搞错了时间,因为包拯是仁宗朝的人,而苏轼虽然是在仁宗朝中的进士,但是在1062年,包拯就去世了,1063年,宋仁宗也去世了。

而且据说包拯和苏轼两人的政治智慧也不一样。

包拯和魏征一样,以直谏闻名,后世更是被民间塑造成了惩奸除恶公正无私的文曲星下凡包青天,死后成为十殿阎罗王之一。

苏轼也是经常直言进谏,但却经常因此被贬,除了皇帝不同之外,包拯和苏轼的处事方法也不一样。

像包拯,比如让他当谏官,他就使劲弹劾那些不法官吏,不管对方是什么爵位官职的。

但要是不让他当言官了,他就不弹劾了。

让他去治理地方,在他治下的贪官污吏,他一样处理,但要是隔壁的,他肯定不管。

总之就是,你让他做什么官,管什么事情,他就尽力把自己的职责做好,就算因此让宋仁宗不高兴,他还是要说。

但你要是把他调到其他位置了,那他就只管新职位下的职责,原来的事情,不归他管了,他就不管了。

而苏轼则是据说,看到这里的事情觉得不对,要上书,看到那里的事情觉得不对,也要上书,所以苏轼经常被贬。

另外,还有一个搞笑的事情,那就是在参加最终考试的时候,分成了好几场,第一场就是诗歌。

但是作为后世公认的和唐代第一诗人李白齐名的宋代第一词人苏轼却在这第一场考试就落榜了!

按照以前的规定,几场考试,只要出现落榜,后面的就不用参加了。

但这一年是欧阳修主考,他决定取综合成绩之后再决定,所以苏轼才最终没有落榜。

另外,还有一个叫做林希的人,也是个大才,后来官至宰相,前期和苏轼,曾巩都是好朋友,后来不知道咋地,关系搞破裂了。

还有两个很出名的,那便是在古代地位很高,但在现代被批烂的程朱理学的创始人,成语“程门立雪”的主人公,程颢、程颐两兄弟,也是这一年的进士。

扯远了,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吧。】

...

“就这么结束了吗?没有殴打汉奸的擂台了吗?”赵匡胤大失所望!

“就是,这个什么狗屁张元,咱也想去擂台抽打他一顿。”朱元璋也附和道。

特别是宋仁宗时空,

宋仁宗十分不满道:“为什么没有擂台?这汉奸也该挨打,为什么不弄擂台呢?”

包拯提醒道:“陛下,那张元已经蹬腿了,没得打啊。”

宋仁宗愣了一下,道:“是哦,已经蹬腿了,朕感觉这个蹬腿真是太形象了!不过,年轻的呢?其他时空的呢?朕虽然不大理解,但是想来在父皇那个时期,张元应该还没死吧?”

包拯道:“先皇时期,那张元只怕还是个小孩子,或者都没出生。”

宋仁宗道:“可恶,便宜他了!算了,教训不了就教训不了吧,现在咱们想想该许什么愿好呢?”

喜欢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