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4月下旬,中日双方在中国境内的对峙似乎有了偃旗息鼓的意思。
中国派遣军虽然补充了六个警备师团,但是警备师团是以在华的独立混成旅团为基础组建,辅以大量的新兵,主要用于后方治安战中,并没有体现出来明显的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日军精锐师团不断调入南方军的作战序列,导致正面战场的国军压力大减,双方似乎达成了某些默契。
日军不主动进攻,国军一方也不发起反方,双方都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休养生息,整军备战。
反观在华北的八路军,则是以消化新开辟的根据地为主,同时因为根据地灾情,亦无开拓进取之力。
而华北方面军在两个警备师团在华北组建之后,对于兵力布防也进行了调整。
69师团是在临汾以独立第十六混成旅团为基础组建,石原莞尔考虑到其战斗力不足,无法应对南线复杂多变的情况,当即将69师团调防至北平进行整军训练,原本驻防在北平周边的独立第九混成旅团则是换防到临汾,
同时,汾西三十六师团补充两个补充大队,石门的110师团补充四个补充大队,正太线上独立第四混成旅团补充两个补充大队。
59师团是在济南以独立第五混成旅团为基础组建,继续担负济南周边的防务,同时又补充了两个补充大队至三十二师团。
石原莞尔到任之后,立即做出了符合其风格的决策,将目标对准了在大扫荡中,实力保存较为完整的108师团、41师团,责令两个师团各自抽调出三个精锐步兵大队。
其中两个步兵大队补充到驻守在安阳的独立第一混成旅团,四个步兵大队补充到新乡、开封沿线的三十五师团的师管区。
下元弥熊的反应如何不得而知,但是据安插在41师团的人员汇报,寺内勇在召开会议的时候拍了桌子。
寺内勇怎么也没想到,石原莞尔刚刚上任,将大本营的补充兵力调拨到第一军、第十二军,然后将刀子砍在了功勋卓着的41师团身上,作为派遣军的直属师团,没有得到丝毫的利益不说,反而需要抽血。
奈何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的下达的命令解决,寺内勇私下里在田边盛武那里也是得到这样的回复。
作为军头,寺内勇怎么可能咽下去这口气,秘密展开了以大坂人为主,其他地区人员为辅的军官会议,参会之人除了41师团的日军之外,亦有不少108师团的日军军官。
寺内勇作为团体的领袖,号召团体成员积极响应上峰的命令,主动申请带着“精兵悍将”南下支援友军部队,并且要积极发展地盘,将生意做大。
这些“精兵悍将”作战能力如何,已经不得而知,毕竟担任作战任务只是副业。
邯单城外的一处秘密营地,诸多日军军官云集,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本小册子。
“之前的团体太过分散,甚至出现了自己人之间相互争夺发展地盘的现象,以至于让八路军趁机压价,这个现象要不得,咱们要团结,要有一致的目标!”
寺内勇颇为痛心疾首的说道,这副表情比石原莞尔从41师团抽血还让他难受,在场的军官亦频频点头,深表认同,他们之前的确吃了这个亏。
但是又没法明说,只能不断单独的跟八路军交流,从而导致了八路军在卖方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要成立一个更加正规的组织,要有严密的组织机构,要有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
“你们手中的小册子要随身携带,时时刻刻要学习,同志们,同仁们,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做大做强!”
寺内勇虽然个子矮,但是声音却异常的洪亮,脸上透露着异样的潮红,显然是处于极其兴奋的状态。
在场的日军军官都是团体中的心腹成员,一个个如同打鸡血了一般,崇拜的看着寺内勇的演讲,丝毫没有发现演讲内容似乎有些跑偏。
另一头,对于日军的兵力调整,八路军同样在进行着兵力调整。
由于根据地的扩大,随之带来的则是,八路军的部队无法再像之前那样频繁更换驻地。
“老总,战果虽然喜人,但带来的问题也不小,尤其是太北、冀南两个军区出现的问题!”
“现在情况是,外围根据地与日军运输线太过接近,如果还是按照之前那样,兵力分散驻扎,会导致兵力太过分散,一旦日军有所动作,不容咱们反应过来,就会突破外围根据地!”滕参谋长说道。
老总闻言点了点头:“那你什么想法?”
“参谋处的同志反复推演,两个军区应该向太南军区的部队那样,集中主要兵力布置于与敌人接壤的地带,形成长期对峙之局势,腹地的根据地则是以精干部队以及地方武装为主!”
“太北军区可将主力布置在正太线以南,昔阳、赞皇两县以北,依托大山,修建工事堡垒,形成一道严密的防线!”
“冀南军区的主力部队需要分成两部,一部布置在石德线以南,新河、冀县、枣强乃是故城以北,另一部布置在巨鹿西的滏阳河沿线布防,防备平汉线上的日军!”
“冀南军区需要布置的防线太长,但是相应的主力部队云集在一线,即使日军进攻根据地,也可直接让一线的部队相互支援,总比要从后方调遣兵力来的快!”
滕参谋长讲完,等候着老总的意见:“方法倒是可行,只是需要耗费的太多的人力物力,不过这样一来,后方的根据地倒是可以安心发展了!”
“是这样,现在不管是我太行亦或者冀南根据地,都有水泥厂、木材加工厂、以及矿山,民众也从春耕中腾出手来,只管调集人力物力就是了!”滕参谋长道。
“就这么干,参谋处派出指导人员,但是还需要太北、冀南两个军区视实际情况而定!”
1942年4月下旬,中日双方在中国境内的对峙似乎有了偃旗息鼓的意思。